唐宋词之张炎《清平乐》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清平乐
候蛩凄断,人语西风岸。日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① 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②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注释】 ①江似练: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澄江静如练。”②兰成:庾信,小字兰成。梁朝诗人,后出使北周被留,因思念家乡,曾作哀江南赋。
【译文】 蟋蟀鸣声凄切渐渐中断,又闻人声话语在西风堤岸。明月低照,平沙寒淡,宛若白绸丝带的是静静的江面。极目望尽芦花丛,寻不见栖宿传书的鸿雁。
暗中愁坏了滞留北方的故人,夜夜牵动着江南江北的思情。门外只有一枝梧桐落叶,可它不知会发出多少萧萧秋声。
【集评】 元·陆行直:“‘候虫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平沙流水漫,惊见芦花来雁。可怜瘦损兰成,多情只为卿卿。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此友人张叔夏赠余之作也。余不能记忆,于至治元年仲夏二月十四日,戏作碧梧苍石,与冶仙(陆留)西窗夜坐,因语及此转瞬二十一载,今卿卿(陆行直家妓)、叔夏皆成故人,恍然如隔世事,遂书于卷首,以记一时之感慨云。”(珊瑚网·名画题跋卷八陆行直清平乐·重题碧梧苍石图并序)
清·许昂霄:“(‘只有’二句)淡语能腴,常语有致,唯玉田为然”(词综偶评)。
清·陈廷焯:“秋江图画。笔法自高,亦是因感有得”(云韶集卷九)。又:“玉田工于造句,每令人拍案叫绝。如……清平乐云:‘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此类皆精警无匹”(白雨斋词话卷二)。
近代·俞陛云:“‘梧叶’十二字如絮浮水,如露滴荷,虽沾而非著,词中胜境,妙手偶得之。欧阳公赋秋声,从广大处着笔,此从精微处著”想,皆极文词之能事”(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总案】 据陆行直词序,知此词原是赠友之作。作者后收入词集时,作了不少改动,使内涵意蕴更丰富广阔。词境颇具绘画效果,尤其是“月落”二句与结句,构成一上下俯仰的立体时空境界。画面空中有月,地上有平沙、江水、梧桐和隔岸相语之人。陆行直正是据此而作“碧梧苍石图”。词不仅具有画意,更有声响。蛩声、人语声、风声、叶声,构成了一支秋声交响曲。结句以少总多,表现出敏感的词人对大自然也是对社会的心理感受。故国之思、沦落之感全含蕴在其中。此词一出,同时唱和者有十五人之多(详见全金元词下册第903—907页)。
-
刘敞《春草》 春草绵绵不可名,水边原上乱抽茎。 ① 似嫌车马繁华处,才入城门便不生。 【注释】 ①绵绵:延续不断貌。不可名,指野草不知其名。抽茎:拔节生长。 【译文】 春天的小草连绵不断,不知其名。它
-
李商隐 李径独来数,愁情相与悬。 自明无月夜,强笑欲风天。 减粉与园箨,分香沾诸莲。 徐妃久已嫁,犹自玉为钿。 李商隐这首咏李花五律流露了作者淡淡哀愁,其风格蕴藉哀婉,颇有特色。首联“李径独来数,愁情
-
白鹤飞天书,南荆访高士。五云在岘山,果得参寥子。肮脏辞故园,昂藏入君门。天子分玉帛,百官接话言。毫墨时洒落,探玄有奇作。著论穷天人,千春秘麟阁。长揖不受官,拂衣归林峦。余亦去金马,藤萝同所欢。相思在何
-
诗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个空明澄净、清幽绝俗的境界,抒发了诗人闲适自得、了无杂念的情愫。
-
年少之忍第九十七年少之忍第九十七 人之少年,譬如阳春,莺花明媚,不过九旬,夏热秋凄,如环斯循。人寿几何,自轻身命;贪酒好色,博弈
-
外国童话《[俄国]马明-西比利亚克·灰脖鸭》鉴赏
-
龙蛇隐大泽,糜鹿游丰草。栖凤安于梧,潜鱼乐于藻。吾亦爱吾庐,庐中乐吾道。前松后修竹,偃卧可终老。各附其所安,不知他物好。坐爱前檐前,卧爱北窗北。窗竹多好风,檐松有嘉色。幽怀一以合,俗念随缘息。在尔虽无
-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检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袋。)
-
小亭门向月斜开,满地凉风满地苔。此院好弹秋思处,终须一夜抱琴来。
-
名言: 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 句意: 用人是用旧臣好, 不象用器物, 不要旧的, 只要新的。 出处: 《尚书·盘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