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人间词话·观雅量高致》经典解读
王国维人间词话·观雅量高致经典解读
观雅量高致
读东坡、稼轩词,须观其雅量高致,有伯夷、柳下惠之风。白石虽似蝉蜕尘埃,然终不免局促辕下。
人间词话·未刊手稿第四十八则:“东坡之旷在神,白石之旷在貌。白石如王衍口不言阿堵物,而暗中为营三窟之计,此其所以可鄙也。”
读苏轼和辛弃疾的词,感受到的是高尚的人格魅力。“雅量高致”指的是高风亮节,德性弥满。
读苏轼,叫人心中愉悦,看透烦恼,从而超脱,并且积极。
读辛弃疾,叫人热血沸腾,情之兴兴,志之勃勃。
在孟子·尽心下中是这样说的:“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这段话的意思是,经常和圣人接触,能够感受到圣人的高贵品质,断绝自身的缺点。
读二人之词,犹如受着高贵人格的影响。
姜夔的词,虽说也有脱俗之感,却无两人的高度,词中少了鲜明的人格魅力,所以总是处处低他们一等。
论起词中的格调,王国维曾经说过:“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
“格调”是指在词的写作中,文字运用的高雅脱俗。
“格调”是外在的文采,是可以弥补的。
王国维还说:“有境自成高格。”
那可见,格调之高,并非只有靠文辞高雅脱俗一条路。
词只要境界一高,格调自然清新。
王国维人间词话·未刊手稿第四十八则:“东坡之旷在神,白石之旷在貌。白石如王衍口不言阿堵物,而暗中为营三窟之计,此其所以可鄙也。”
这一未刊手稿中的批评似乎苛刻了些。两个人旷达高雅之格调,苏轼是骨子里的,而姜夔只是流于表面。姜夔之旷,就像西晋的那个空谈老庄而闻名的王衍,嘴上不言钱,而暗地里收藏钱财。
这种只重形式,只做表面功夫的词,叫人鄙视。
指责姜夔之词,只有表面之旷,仅仅在用词炼句上是高雅的。就像现在婚纱馆的化妆师们,将一个个其貌不扬之人,修饰成一种典型的婚纱美女。
表面的高贵并不能掩盖一切粗糙,所以艺术照,它再美,却是不自然的。
看久了,千篇一律的审美疲劳。
在人间词话·未刊手稿第四十九则也单独提到了姜夔:“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文字之事,于此二者,不可缺一。然词乃抒情之作,故尤重内美。无内美而但有修能,则白石耳。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此乃离骚屈原之句。
“内美”和“修能”是文章的两个方面,“内美”是文辞高雅,“修能”是词的品性。
可惜姜夔之词,似乎过分地重视了词的“内美”,而忽略了词最重要的是以情感取胜,词之真切,词之诚挚,才是真的境界。
所以格调高雅并不等于境界深邃、感情真挚,对比苏辛,姜夔自然终不免局促辕下。
【注】
伯夷、柳下惠,古代高风亮节之典型,语出孟子·尽心下。
-
迢迢牵牛星无名氏【原文】迢迢牵牛星[1],皎皎河汉女[2]。纤纤擢素手[3],札札弄机杼[4]。终日不成章[5],泣涕零如雨[6]。河汉清且浅,相去
-
《老舍北京的春节》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老舍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
-
小子何时见,高秋此日生。自从都邑语,已伴老夫名。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凋瘵筵初秩,欹斜坐不成。流霞分片片,涓滴就徐倾。 作品赏析梁氏编在夔州诗内,得之。黄鹤因首句“何时见
-
【名句】执中无权,犹执一也 语出《孟子·尽心上》。主张中道如果没有变通,就同执著一点一样。说明做事应有灵活性,善于变通。
-
词开篇写景,雨后春天的景色更加青翠美丽,可是那远离故乡的人,深沉的愁恨总洗不去。物我对照,更反衬出乡思之深。以下接着写北固山一带碧水环山的秀丽景色。弧形的江面,仿佛是碧玉梳子,苍翠的山峰好像是美人的发髻。上片主要写景,在作者笔下展开的是
-
吾年五十加朝散,尔亦今年赐服章。齿发恰同知命岁,官衔俱是客曹郎。[予与行简俱年五十始着绯,皆是主客郎官。]荣传锦帐花联萼,彩动绫袍雁趁行。[绯多以雁衔瑞莎为之也。]大抵着绯宜老大,莫嫌秋鬓数茎霜。
-
忆昨闻佳境,驾言寻昔蹊。非惟初物变,亦与旧游暌。幽渚为君说,清晨即我携。途深独睥睨,历险共攀跻。林笋苞青箨,津杨委绿荑。荷香初出浦,草色复缘堤。乐处将鸥狎,谭端用马齐。且言临海郡,兼话武陵溪。异壤风烟
-
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杨巨源(755—?),字景山,河中(今山西永济西)人。
-
玉字秋风至。帘幕生凉气。朱槿犹开,红莲尚拆,芙蓉含蕊。送旧巢归燕拂高檐,见梧桐叶坠。嘉宴凌晨启。金鸭飘香细。凤竹鸾丝,清歌妙舞,尽呈游艺。愿百千遐寿比神仙,有年年岁岁。
-
翠壁下无路,何年雷雨穿。光摇岩上寺,深到影中天。我欲然犀看,龙应抱宝眠。谁能孤石上,危坐试僧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