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经典文摘

《檐滴》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檐滴》鉴赏

作者: 刘玉梅

彭燕郊

冰雨的春寒里,尽管是在白日,檐滴也如那个年老的更夫般,不疲倦地敲着冻结的碎响,报告着加深下去的寂寞。

冰雨的春天,远方的旅行因此而延搁了。檐滴匆忙地在石阶上急奏着,是为了什么呵?那空虚的,松弛的声音,是在诉说些什么呵?

农村是可爱的,故乡是可爱的,老了的双亲是可爱的,天真烂漫的弟妹是可爱的……我舍不得离开这儿,然而我不得不快些离开。再见,谁知道在哪年哪月?

把痛苦忘却,残酷地,重新生活吧……

冰雨的春天,行李收拾好了的旅行不得不延期了。

冰雨的春天,朋友都星散了,大家都说过道别的,祝福和鼓励的话了,留下没有成行的我。

在这儿,伴着冰雨的春天,和檐滴……

时疏时密地,若断若续地淅沥着……

檐滴,请把你的最动人的记忆告诉我。

一九四〇年秋。

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因处于一种双重矛盾的处境中而具有十分复杂的心态,流露出一种烦躁不安的情绪。

矛盾之一,“我”留恋故土而又不得不离它而去。这样的一个行将出走者的内心比单纯的离家别土更为复杂,一方面念及故土可爱的一切而“舍不得离开这儿”,另一方面现实又迫使他“不得不快些离开”,于是便生出那种“再见,谁知道在哪年哪月”的感慨:一种还没动身就已虑及再见时目的对故乡的留恋,一种对未来无法把握,无法确定的困惑与惆怅。

矛盾之二,是下决心离开故乡,“大家都说过道别的,祝福和鼓励的话”后,“我”却为冰雨阻隔,无法成行。行李已收拾好,却不得不坐在屋内,无奈地望着无边的春雨,听着檐滴叭哒叭哒的碎响,敲在地上,也敲在心上,该是多么的烦燥不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两重矛盾,这么多不遂愿的事情交织在一起,“我”的烦愁、怅惘可想而知。

作者以檐滴来衬托这种复杂的心情,也是极妙。檐滴那不紧不慢的无奈的节奏,那似乎无始无终的永远的淅淅沥沥,其实什么也没有诉说的“空虚的松驰的声音”本身都传达着一种情绪。望着这檐滴,“我”的内心情感节奏似乎也与那空虚、松驰、无奈的滴落溶为一体。那句“请把你的最动人的记忆告诉我”,是问檐滴,也是自问,使檐滴更加情绪化,使主人公的情绪更加形象化,一下把作品的意蕴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

猜你喜欢
  • 《晚游六桥待月记》原文、注释和解析

    明·袁宏道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2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 3 :“傅金吾园中梅 4 ,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 5 ,急往观之。”余时

  • 韩愈《琴曲歌辞·岐山操》全诗赏析

    我家于豳,自我先公。伊我承绪,敢有不同。今狄之人,将土我疆。民为我战,谁使死伤。彼岐有岨,我往独处。人莫余追,无思我悲。

  • 怀旧的乌托邦

    【3923】怀旧的乌托邦(〔英〕齐格蒙特•鲍曼著,姚伟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1 1万字,2018年2月第1版,45元)△共6章:①导言:怀旧

  • 《昨夜之歌》鉴赏

    作者: 张俊山

  • 《题梦仙花卉横幅赏析》

    【注释】:【注释】:【注释】:原题注:梦仙大妹,幼学于王园先辈,能文章诗词。又就灵鹣京卿学,画宗七芗家法,而能得其神韵,时人以出蓝誉之。是画作于庚子九月,时余方奉母城南草堂。花晨月夕,母辄招大妹说诗评画,引以为乐。大妹多病,母为治药饵,视之

  • 《秋晚悲怀赏析》

    这首诗题为《秋晚悲怀》,诗人把主题定得十分明显。自从宋玉在《九辩》中大抒悲秋情怀之后,感秋、悲秋就成为历来诗人常写的主题之一,这首诗也是借秋晚的景象,抒写诗人内心的悲感的。   起始两句“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感叹时光易逝,

  • 李白《怨情》全诗赏析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作品赏析【注解】:1、深坐句:写失望时的表情。颦蛾眉:皱眉。【韵译】:美人儿卷起珠帘等待等待,一直坐着把双眉紧紧锁闭。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不知

  • 描述容颜的古诗词(描写容颜的诗词)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描述容颜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容颜的诗词,形容女子容颜较好的古诗,形容女人容貌的诗句。描写女子容貌的诗词 1.千秋无绝色!悦目是佳人!倾国倾城貌!惊为天下人! 2.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3.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

  • 杜甫《返照》全诗赏析

    返照开巫峡,寒空半有无。已低鱼复暗,不尽白盐孤。荻岸如秋水,松门似画图。牛羊识僮仆,既夕应传呼。

  •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注释、译文和评析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子,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