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游六桥待月记》原文、注释和解析
明·袁宏道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2。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3:“傅金吾园中梅4,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5,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6。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7,多于湖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8。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未下9,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1六桥:杭州市西湖景点之一。2夕岚:黄昏的云气。3石篑(kui):作者友人陶石篑,名望龄。4傅金吾:姓傅的金吾官。金吾:主管京城治安的官。5张功甫:名鎡,宋朝人,曾在西湖建梅园。6去:离。7罗纨:精细的丝织品,借指穿着华丽的人。8午未申三时:即中午十一点至下午五点之间。9夕春:夕阳。
【析点】 在作者看来,西湖最美好的时刻莫过于春天和月夜,那么春天之月夜定是“盛”中之“盛”了,所以他才于春 日“游六桥”而“待月”。但是春日之月夜的迷人景色却没有出现在这篇游记中,作者只是对这迷人之景作了层层铺垫。
名贵的傅金吾园中梅没有能引动作者离开湖上,这梅对春日西湖之美是第一层铺垫。作者以鲜艳的色彩、绮丽的辞藻、奇颖的比喻绘出“断桥至苏堤一带”的春景,笔力极为工致,但这对于月夜来说,也不过仅仅是一层铺垫。接写的“湖光染翠”“山岚设色”的“朝日”“夕春”之景,以神话般的“浓媚”早已远远超过了日景,然而,这对于月夜,仍然又是一层铺垫。有这层层铺垫,把西湖春夜之美已推向了一个最高的起点,可是偏偏此时,作者惜墨如金,对月景以“尤不可言”四字一笔带过,其“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的说法,似也有些空泛。是作者才尽辞穷呢? 还是他重宾轻主的败笔呢? 都不是。这正是用诗笔写散文,它唤起人们对西湖春夜的期待之情,它给人们提供了对月景进行想象与品味的基础与余地,正是不尽之情与无尽之景都在未言之中,浓郁的诗情,隽永的意趣也正尽于其中了;更何况,文题不也正是“待月”么!
-
细管杂青丝,千杯倒接蘺。军中乘兴出,海上纳凉时。日没鸟飞急,山高云过迟。吾从大夫后,归路拥旌旗。
-
史达祖工于描摹景物,以咏物词见长。这首咏春雨的《绮罗香》构思巧妙,摹写生动,情致深婉,也是他的咏物佳作之一。 南宋后期,词坛上的咏物词,存在两种不同的写作倾向。一种是:并不对所咏之物进行细致、逼真的描摩,有时甚至根本不对“物”的形貌
-
风前橄榄星宿落,月下桄榔羽扇开。静默堂中有相忆,清江或遣化人来。
-
李白此诗,袭“听歌逐音,因音托意”之旨,设为男女叙情之辞,而从女方着笔。鲍照《夜坐吟》以“冬夜”起兴,此诗亦然。“冬夜”、“沉吟”两个七字句,言“坐吟”之时与地。时:“冬夜”;地:“北堂”。“冬夜”自然寒冷,而“北堂”为甚。“冬夜”之长
-
此诗是诗人光绪十一年(1885)北上赴冀州途中作。时诗人32岁。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自身行得正,即使不发命令,群众也自觉地去做;自身行得不正,纵然三令五申,百姓也不愿服从。指领导者以身作则才能树立威信。《论语·子路》:“子曰:‘其身正,不令而
-
《促织》 文言短篇小说。选自《聊斋志异》。清蒲松龄作。关于此篇的取材来源: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四:“我朝宣宗最娴此戏。曾诏苏州知府况钟进千个。一时语云:‘促织瞿瞿叫,宣德皇帝要。’此语至今犹传
-
当代短篇小说集。贾平凹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1月出版。列入“萌芽丛书”。这是作者的第一本作品集。内收短篇小说37篇,均写于1976年底至1979年底。作者说,本书各篇所记录的都是曾使他激动过的人
-
2月10日 陕甘宁野战集团军成立 : 2月10日,为准备迎击国民党军向陕北发动的重点进攻,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成立陕甘宁人民解放军野战集团军。1947年2月,国民党军统率部为掩饰其军事上的失利,决定向陕北
-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出处】唐卢纶《 送李端 》。 【意思1】从小孤苦伶仃,很早就客游 他乡,在多难的日子里与你相识,常恨 相见太晚。我掩面而哭,徒然地望着你 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