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经典文摘

崔修建·把花吹落的不是风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崔修建·把花吹落的不是风

崔修建·把花吹落的不是风

崔修建

她是一个生得很美的女孩,学习成绩也一直优异,在老师的宠爱与同学们的羡慕中,一路轻松地拿到了清华大学的博士学位。尚未毕业,便顺利地签约一家知名的跨国公司。

在众人的印象中,她始终都是淑女和书女,无论与谁在一起浅谈或者深交,都不卑不亢,举手投足中流露出的那股让人敬佩的优雅,自然、清新,像一朵洗却纤尘的白莲。

我曾在大学的校园里,目睹过聪慧的她,似乎只是那么振臂一呼,一个濒临解散的诗社,便重新焕发出生气,成了校园众多社团中最具活力的一个。我还见过她起草的文采斐然的“自行车协会”宣言,见她骑一辆单车轻盈飘过的靓丽身影。

一位向她求爱遭到拒绝的师兄,曾这样不无自豪地告诉我,其实能够与她这样智慧又美丽的女孩在一起读书、参加活动,就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了,能加入追求她的行列,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追不到她,遗憾可能会有,但不会过于悲伤,因为她实在优秀得无可挑剔了,谁若是娶了她,都会幸福洋溢的。同样,谁若是因求之不得而说她一点点的不是,也会遭来笑话的。

我惊讶女孩在那位一向狂傲的学子心目中,竟有如此完美的印象。师兄一脸诚恳地说,她简直就是一个女神,一个十分人间烟火的女神。

而就是这样一个卓尔不凡的女孩,却像一颗流星骤然离去,而且选择了那样决绝的方式,令我愕然不已,许久都不敢相信那消息的真实性——她刚刚拿到第一个月近万元的薪水的第三天,便一身新衣地在公寓的洗手间里自缢了。

悲剧是毫无征兆地发生的,不是因为工作上出了什么问题,也不是感情上出了问题,更不是她那令人羡慕的家庭环境发生了变故。她的猝然离去,竟那样令人不可思议。一时间,各种猜测纷纷涌来。直到她父亲最要好的一位精通电脑的朋友,打开了她加密的私人空间,读到她没删掉的那些记录心灵隐秘的文字,才找到了她自杀的些许线索。

似乎应该溯源到她的少年时代,因为父母的生意在南方做得风生水起,她便成了奶奶身边的乖乖女,听话的她用每次考试第一的成绩,博得了奶奶的夸赞,赢得了父母的欢喜。他们给她买了最漂亮的衣服和最时尚的用品,家教知识少得可怜的父母,无意间,在物质生活方面竟做到了“女孩富养”。

随着年龄的渐渐增长,她一次次因学习成绩优秀、能力超强,不断地获得赞扬和褒奖,这更激发了她追求卓越人生的热忱,甚至让她产生了凡事都要做到最好的想法,稍有不足,便会暗暗自责,但她从不把这个秘密说给外人。她随和的表面下,掩盖的是一颗蓬勃得像女皇叶卡捷琳娜那样的雄心,只是谁都不曾窥见,包括她的父母。

她自杀的前一周,曾委婉地批评过男友,只因为他的一篇论文,没有发表在国家一级学术期刊上面。她的一位同事后来回忆说,那天,得知她的薪水比同时进公司的那位博士少几十块钱时,她脸上曾掠过一丝明显的沮丧。同事还曾打趣她,说像她这样典型的“富二代”,是根本不必在意薪水多少的。她立刻正言道:“我必须在乎,因为那代表我的实力。”

用自己的努力,去赢得属于自己的一份骄傲,无疑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从小就拥有优裕的物质条件的她,没有迷恋享受,而始终有奋斗的信念,更是难能可贵。只是平素活得简单的我辈,也很容易便看到了她刻意的追求中,已流露出明显的“偏执症”和“强迫症”等心理疾患。遗憾的是,这都是后来发现的,于她而言已毫无意义了。

那天,与几位朋友酒后闲聊,不知不觉地就转到了攀比心理这个话题,每个人似乎都在疲于奔命地追逐着似乎总也追不完的幸福,都产生了一种被生活强烈挤压的感受,但彼此倾诉一下,感慨一番,也就轻松了不少。当我讲起那位自杀的她的故事,几位朋友都说能够理解她心中隐秘的苦恼,但不会像她那样选择,像她固执于一个方向,不懂得在心灵里转一个弯,终有一天令心灵窒息。但是,生命是最珍贵的,一个人好好地活着,不仅是为自己负责,也是在为亲人和朋友们负责。

偶然翻阅一本关注心灵生活的杂志,读到一位心理学家的文章,惊讶地得知: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面对种种喧哗与骚动,面对五光十色的诱惑和无所不在的压力,每个人都难免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它们在内心深处潜滋暗长,成为心灵中的隐秘,躲在他人甚至自己也一时难以察觉的内心暗室,严重的会慢慢地生长为一种可怕的心魔,像隐藏的炸弹,不知何时一旦被引爆,便会炸伤自己和他人。据说,在现代都市里面,有心理问题的人已经超过了20%,一些看似很成功的人,内心里其实很悲观;一些看似很幸福的人,内心里其实有着难言的落寞;一些看似拥有很多朋友的人,内心里其实很孤单……只是每个人都在忙碌着,都选择了不同的面具掩藏了心里的隐秘,更多地呈现出光鲜的一面,就像水果摊上摆在最显眼位置的,总是那些最漂亮的水果。问题的关键是,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不要一味地隐忍,直到脆弱的神经连一根稻草都承受不住了,让人在瞬间崩溃。

后来,那位女孩的家人从她喜欢的人物传记我的奋斗中发现了她的遗书,上面只有简单的一行字——“我太累了,要主动休息了。”又给那位心理学家精彩的分析,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证据。

“把花吹落的,不是风,是心灵的颤动。”一位诗人如是说,我却要强调一个简单的想法——给每个心灵都留一些出口,让清爽的风自由出入,吹开禁锢的思维,展开生命色彩缤纷的走向……

猜你喜欢
  • 《答司马谏议书》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宋·王安石 某启 ② :昨日蒙教 ③ ,窃 ④ 以为与君实 ⑤ 游处 ⑥ 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 ⑦ 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⑧ 。虽欲强聒 ⑨ ,终必不蒙见察 ⑩ ,故略上报 (11) ,不复一一自辨

  • 《云岩竹源二禅俱与招客三月二十一日遂饭于竹赏析》

    【原题】:云岩竹源二禅俱与招客三月二十一日遂饭于竹源庵谋诸野则获也刘奇仲有约不至吴周宝游德华刘致中暨公望刘才仲陈圣叔某会焉从容辩论怀抱甚适因赋诗以纪之

  • 《那呵滩(选二)》情诗三百首赏析

    那呵滩(选二) 【原诗】:一闻欢下扬州,相送

  • 大木百寻,根积深也;沧海万仞,众流成也

    《大木百寻,根积深也;沧海万仞,众流成也》 寻:古时八尺为一寻。沧海:大海。仞(rèn):古时八尺或七尺为一仞。大树能长到百丈高,是因为树根扎得很深;大海能有万仞深,是众多河流汇集的结果。比喻要想有大

  • “晏子论和与同(外上·五)”全文、注释、翻译和点评赏析

    景公至自田 ① ,晏子侍于遄台,梁丘据造焉 ② 。 公曰:“维据与我和夫。” 晏子对曰:“据亦同也 ③ ,焉得为和?” 公曰:“和与同异乎?” 对曰:“异。和如羹焉 ④ ,水火醯醢盐梅 ⑤ ,以烹鱼肉

  • 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全文、注释和赏析

    我作这一篇文的本意,其实是想研究怎样改革家庭;又因为中国亲权重,父权更重,所以尤想对于从来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父子问题,发表一点意见。总而言之:只是革命要革到老子身上罢了。但何以大模大样,用了这九个字的

  • 《淮南子》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全文、注释、鉴赏

    〔说林训〕 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鉴赏】 此语出自《说林训》。这句话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箴言,它的意思是说,与其站在河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家去织网以便打鱼。我们经常用这句话告诉人们,光有愿望而迟迟不

  • 杜甫《溪涨》全诗赏析

    当时浣花桥,溪水才尺馀。白石明可把,水中有行车。秋夏忽泛溢,岂惟入吾庐。蛟龙亦狼狈,况是鳖与鱼。兹晨已半落,归路跬步疏。马嘶未敢动,前有深填淤。青青屋东麻,散乱床上书。不意远山雨,夜来复何如。我游都市

  • 杜兰铎的三个谜 [阿拉伯]佚名

    【作品提要】 傲慢的中国公主杜兰铎通过向求婚者出谜题的方式挑选驸马。按照公主与皇帝的约定,猜不出谜的求婚者要被铐上铁链,带到刑

  • 刘嗣绾《自钱塘至桐庐舟中杂诗》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刘嗣绾《自钱塘至桐庐舟中杂诗》 刘嗣绾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 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 这是一首描写景物的诗,是清代文学家刘嗣绾在从钱塘县 (今浙江省杭州市) 至桐庐县 (今浙江省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