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嗣绾《自钱塘至桐庐舟中杂诗》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刘嗣绾自钱塘至桐庐舟中杂诗
刘嗣绾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
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
这是一首描写景物的诗,是清代文学家刘嗣绾在从钱塘县 (今浙江省杭州市) 至桐庐县 (今浙江省内) 的舟中所写。作者运用优美的比喻和精练的诗歌语言,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开首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沿途的青山绿水生活化、艺术化了。画屏本是中国古代有一定经济条件的家庭普遍拥有的一种富有情趣的生活用品,它的用途是分割室内空间,起到阻挡视线的作用。很多能工巧匠在它身上都花费很多心血,所以很多的屏风其本身的艺术和审美价值远远超出了实用价值。诗中将青山比喻为画屏,是因为青山与画屏有某些相似之处,都有阻隔视线的作用或特点,诗人把他对青山的感受用美丽的屏风体现出来,正是巧妙地将大自然的杰作与人类的杰作相对比,把壮丽的青山比喻为美丽的屏风,使读者倍感亲切与自然。同样运用比喻的手法,诗人将一湾湾清澈的碧水比为一只只音色优美的古琴,水声叮咚,清脆悠扬,不正是自然界的“巨琴”所奏响吗?这两句一动一静,互相呼应,用的句式看似相仿,修辞方式相同,但并不给人以重复之感,原因就是诗人写得“有声有色”,令读者满目光明,满心愉悦。并为下文抒发情感作了很好的渲染和铺垫。
第三、四句,写诗人对桐庐江青山绿水的高度抽象概括和由衷的赞美。“诗”本有声,古代的文人逸士常常兴来“吟”诗。如画的青山虽然“吟”不得,但诗人却从它们身上看到那深蕴的意境与诗歌大有相同之处。面对一道道青翠的山峦,仿佛展读一首首意境深远的诗歌,兴味无穷。潺潺的流水如奏古琴,如鸟鸣囀,将它比成一幅幅美妙的画卷落想天外,又比无生命的画多出无限的盎然生机和情趣,令人心驰神往。而这如诗如画的山山水水恰恰是在桐庐江上觅到的。
纵观全诗,诗人将钱塘江畔的自然景色描写得如诗画般美丽壮观。美丽的山山水水既似诗似画,更赛过吟于口中的诗和绘在纸上的画。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可称是一篇较优秀的山水景物诗。
-
《牛山沾衣》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晏子独笑于旁。公刷涕而顾晏子曰:‘寡人今日游悲,孔与据皆
-
送从舅端适楚地归情似泛空,飘荡楚波中。羽扇扫轻汗,布帆筛细风。江花折菡萏,岸影泊梧桐。元舅唱离别,贱生愁不穷。题解从舅,堂舅。古
-
暮春嘉月,上巳芳辰。群公禊饮,于洛之滨。
-
太平时节日偏长,处处笙歌入醉乡。 闻说鸾舆且临幸,大家拭目待君王。 这四句诗乃咏御驾临幸之事。从来天子建都之处,人杰地灵, 自然名山胜水,凑着赏心乐事。如唐朝,便有个曲江池;宋朝,便有个金明池,都有四
-
往见泰山乔岳,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予甚愧之,当与
【名句】往见泰山乔岳 ① ,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
-
·变夷用夏 【出典】 《孟子·滕文公上》孟子曰:“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东汉·赵岐注:“言以诸夏之礼义化变蛮夷之人耳;未闻变化于夷蛮之人,同其道也。” 【释义】 变夷用夏即用夏变夷。指用中
-
越女新妆出镜心 (2) ,自知明艳更沉吟 (3) 。 齐纨未是人间贵 (4) ,一曲菱歌敌万金 (5) 。 【注释】 (1)酬:酬答。朱庆余:宝历(826)进士,越州(治所在会稽县,今浙江绍兴)人,曾
-
陈沂《瀑布泉》明山水诗鉴赏 陈沂 云间瀑布三千尺,天外回峰十二重。 满耳怒雷飞雨急,转头红日在青松。 江西庐山有多处瀑布,景色绝美。《瀑布泉》写的是黄龙寺下的黄龙潭瀑布,诗人生动真切地写出了观黄龙潭瀑
-
江梅引 洪皓 天涯除馆忆江梅。 几枝开。 使南来。还带馀杭、春信到燕台。 准拟寒英聊慰远,隔山水,应销落,赴诉谁。 空恁遐想笑摘蕊。 断回肠,思故里。
-
《复仇议》是陈子昂的《复仇议状》的简称,是一篇很有名的驳议之作。徐元庆为父报仇,杀了父亲的仇人,然后到官府自首。对于这样一件事,陈子昂提出了杀人犯法应处死罪,而报父仇却合于礼义应予表彰的处理意见。柳宗元却认为这不但赏罚不明,而且自相矛盾,指出徐元庆报杀父之仇的行为既合于礼义,又合于法律,应予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