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心灵:三千年理智与情感
【3782】中国人的心灵:三千年理智与情感
(鲍鹏山著,复旦大学出版社,36.7万字,2017年10月第1版,38元)
△一个民族的情怀;历史何以成为散文;道德文章;人在江湖;面向风雨的歌者;言语侍从与御用文人;冷幽默;听那历史的歌声;死亡与爱情;大地的歌声;建安烈士;生存还是死亡;良心何在;南山种豆;没安好心;迷者之歌;南方和北方的女人;感伤的青春;张若虚的夜晚;谁在台上泣千古;鹿门幽人;艺术囚徒;秦时明月汉时关;兴高而采烈;一个人如何成为诗圣;长安花;永州之野产异文;百年老鸮成本魅;无限夕阳;有人楼上愁;花开花落;天地词心;大众歌手;英雄泪;醉翁与他的亭;缥缈孤鸿;菊花与刀;歌唱;浪子伟人;不紧要之人;民间的三国;快意恩仇;西游去;欲与死;拍案叹世;人为什么堕落;繁华憔悴;天下一聊斋;心灵死亡;中国悲剧。
○文学是人类精神的避难所,并将被证明是最后一个。
○去无限接近古人的真实情怀,去感受古代文学的大美大善、大哀大痛、大喜大悲。
○个人从来没有以这样嶙峋的面目面对世界,世界也从来没有向我们展露出它如此峥嵘的色相。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孤独的人格,空前而绝后。庄子有屈原的“大”,却似乎缺少他的决绝,缺少他的自绝于世界的惨烈。
○人才的地位取决于社会需求。
○对官场的逃避实际上是对体制的逃避。体制是以权力来维持的,而权力天然反民众、反人性的属性。
○大勇之人,往往就是胸中有爱之人。平淡的日子,爱父母、爱亲人、爱邻人,做平淡的人。关键时刻突然站出来,成为英雄。
○时代玉成了他,他也报答了时代。
○谢灵运:“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大凡天才,内心中总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悲凉。这悲凉大约来自天才智力上的穿透力:穿透了一切繁华表象,看到了生命那悲哀的核。
○苏东坡:“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西游记在语言上可能比不上水浒传,但在见识上、在观念上,却似乎又在水浒传之上。
○聊斋志异的“异”,原来就是指我们无聊生活中的变异,是我们平淡生活中的奇异,是我们平庸族类中的卓异,是我们生命中的奇迹!
-
【注释】:宋廷南迁,围绕定都问题,有过一段时期的争论。建炎三年(1129)二月,帝在镇江。当时金军正拟渡江南下,帝召从臣问计,王渊以杭州有重江之险,主张逃往杭州。高宗畏敌如虎,此话正中下怀。张邵上疏曰 :“今纵未能遽争中原,宜进都金陵,因江
-
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李攀龙是明代中期“后七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文自西京(西汉),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明史》本传)。因此崇尚拟古,
-
《德盛者,物不能扰而形不能病.临震惧死生而色不变,当疾痛惨戚而心不动,由养之有素,非
《德盛者,物不能扰而形不能病。临震惧死生而色不变,当疾痛惨戚而心不动,由养之有素,非一朝一夕之力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
-
俞安期《刘仙巖十咏爲张质卿赋(并序):栩栩室》写景抒情诗词赏析
刘仙巖十咏爲张质卿赋(并序):栩栩室刘仙巖(1),仙人刘仲远所居。抵山之半,入户旋返而上登者,爲升真洞,仲远鍊真沖举(2),咸在兹焉。左
-
《赠卫八处士》作者: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
-
儿生, 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 嘶喝湿下者夭, 何则? 禀寿夭之命, 以气多少为主性也。妇人疏字者子活, 数乳者子死, 何则? 疏而气渥, 子坚强; 数而气薄, 子软弱, 怀子而前已产子死, 则谓所怀
名言: 儿生, 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 嘶喝湿下者夭, 何则? 禀寿夭之命, 以气多少为主性也。妇人疏字者子活, 数乳者子死, 何则? 疏而气渥, 子坚强; 数而气薄, 子软弱, 怀子而前已产子死,
-
陈子昂诗多以思理深邃、质朴劲健见长,此诗却以情景交融、韵味悠长见胜,在陈诗中别具一格,值得重视,由此也可见陈子昂艺术才能的多面性。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首联诗人从“故乡”落笔,以“日暮”相承,为全诗定下了抒写“日暮乡关何处是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含瑾然古诗词,内容包括带有“瑾”字的古诗词,含有瑾和喧的诗句,含有“瑾”字的古诗词句。《送崔使君赴寿州》皇甫冉列郡专城分国忧,彤幨皂盖古诸侯。仲华遇主年犹少,公瑾论兵位已酬。草色青青宜建隼,蝉声处处杂鸣驺。千里相思如可见,
-
骆宾王西陆蝉声唱, 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 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
-
舌头轻轻一卷,你就可以发出一个音:兰。兰,是兰陵的兰,兰园的兰,兰花的兰。兰生幽谷,为了这座以兰打头命名的城,她迈着矜持的步子,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