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卷授之》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潜卷授之
【原典】
韩魏公在魏府,僚属①路拯者就案呈有司事,而状②尾忘书名。公即以袖覆之,仰首与语,稍稍潜卷③,从容以授之。
【注释】
①僚属:属官,属吏。②状:文件,公文。③潜卷:偷偷地卷起来。
【译文】
韩琦在魏国公府,属官路拯在他的桌案前呈上有关部门的文书,但是文书的结尾却忘了签名。韩琦就用衣袖盖起来,抬着头与他讲话,悄悄地将文书卷起来,若无其事地交还给他。
【延伸阅读】
最近加拿大人在网上做了个全球幸福感的民意调查,数据显示百分之八十四以上的中国人,感觉自己怀才不遇或者大材小用,对当下的处境不太满意。这样的比例据说在全世界是最高的。或许正是因为上述深厚的民众心理的存在,所以如下的段子一直传唱不衰,甚至被很多人信以为真。话说某个秘书起草了一份文件,需要呈给领导过目,为了让文件顺利过关,也为了让领导展示才能,他就故意在文件中犯下几个低级的小错误,便于领导审查指正,结果领导英明地挖出了“地雷”,满足了自己的领导才华,文件也得以顺利过关。事实上,类似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大可能发生的,在古代尤其如此。如果某个下属在公文中因为疏忽犯下了小错的话,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这也正是韩琦之所以要煞有介事地替属下掩饰过错的原因所在。汉书中就记载过类似的故事。万石君石奋一生谨慎,他的儿子们也继承了他的风格:“建为郎中令,奏事下,建读之,惊恐曰:书‘马’者与尾而五,今乃四,不足一,获谴死矣!其为谨慎,虽他皆如是。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兄弟最为简易矣,然犹如此。”故事虽然说的是石府上下的谨慎,但这种谨小慎微的恐惧,折射出来的却是严酷的社会现实。想必宋代也有相关的惩罚,或许同样严厉,所以韩琦才会极力掩饰。事实上,待下严苛的长官很多,更有甚者,完全无视下属的人格尊严。比较之下,韩琦的府衙不啻为一个好的所在,因为:这是一种友好的上下级关系,除了冰冷的制度之外,还充满了人性的温情;这也是一种理想的上下级关系,在其中,长官与属下既有制度上的等级差异,也有同为人的平等宽容。以古鉴今,有心人自会获益良多。
-
此词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二十四节气,春分连接清明,正是一年春光最堪留恋的时节。春已中分,新燕将至,此时恰值社日也
-
画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窗纱燕拂檐。莲子数杯尝冷酒,柘枝一曲试春衫。阶临池面胜看镜,户映花丛当下帘。指点楼南玩新月,玉钩素手两纤纤。 作品赏析【注释】:阶临池面胜看镜?户映花丛当下帘这两句是说,台阶下临池
-
据词序,这两首《买陂塘》作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吴敬梓由家乡全椒迁居江宁府(今江苏南京)时。
-
王粲赋《登楼赋》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邱。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
-
小桃花与早梅花,尽是芳妍品格。未上东风先拆。分付春消息。佳人钗上玉尊前,朵朵秾香堪惜。谁把彩豪描得。免恁轻抛掷。
-
应天长(一钩初月临妆镜)【原文】一钩初月[1]临妆镜,蝉鬓[2]凤钗[3]慵[4]不整。重帘[5]静,层楼[6]迥[7],惆怅[8]落花风不定。柳堤[9]芳
-
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情诗,着意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寄托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 “清溪清我心”,诗人一开始就描写了自己的直接感受。李白一生游览过很多名山秀川,独有清溪的水色给他以“清我心”的感受,这就是清溪水色的特异之处。 开篇就赋
-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猎时。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两府始收
-
平甃白石渠,静扫青苔院。池上好风来,新荷大如扇。小亭中何有,素琴对黄卷。蕊珠讽数篇,秋思弹一遍。从容朝课毕,方与客相见。
-
李煜后期的词,是指他亡国以后做俘虏时写的作品。由于作者的身分、环境的骤然改变,从一国之主顿时成为阶下之囚,反映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自然也有比较明显而剧烈的变化。变化的关键,在于作者从皇帝在宝座上一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