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鉴赏
作者: 张俊山
吴明兴(台湾)
野野的刺莓花,结着甜甜的浆果啊!朴朴素素的村妇,有着源源不绝的乳汁,奶着的娃儿,在树林间,金澄澄的阳光下,小牛犊一样成长着;
种山的男人,挥动铁似的臂膀,在雾散风息的坡地上,一锄一锄的培土;那汗,那汗也是源源不绝的乳汁,育着明年醇香甘冽的春茶;
而天空,天空蓝得没有一丝云的痕迹,所谓一碧万顷,正是这般深邃的美景。偶而抬望眼,拄着拐棍的人,心里却只想着雨,雨啊雨!雨总是在不测的旦夕!
群峰向东,逝水西去,佳城寂寂。向东是波涛诡谲的汪洋,西去是帆影望风的海峡,海峡又西,有着甜甜的水,有着写在祖谱上远亲的名姓;
小牛犊一样成长着的娃儿,在阳光下耸动肩头,那是拖犁的肩头啊!只是犁已逐渐毁弃,在青少耽溺烟尘,不愿回首顾望的山坳子里。
写于台湾芳川
这篇写“茶山”的散文诗,清新而优美,却也有隐隐的历史沧桑感,是颇耐寻味之作。
作者居住在芳川,想来茶山是这里的一处所在。无疑,在作者的感受中,茶山是一块美丽的和平之乡。这里的天空“一碧万顷”,“蓝得没有一丝云的痕迹”;这里的山坡上,“野野的刺莓花,结着甜甜的浆果”;这里有“金澄澄的阳光”,有“醇香甘冽的春茶”;女人“朴朴素素”,男人勤劳而健壮……几笔关于风物人情的描绘,写出了这里的自然、人文特征,赏心悦目,诱人遐想。
然而三段结尾,蓦然出现“拄着拐棍的人”这个意象,他“心里只想着雨,雨啊雨!雨总在不测的旦夕!”这般隐忧,令人感到蹊跷。读至下文,方知这是一个蒙太奇转接,作者意在借此意象引入更广远的诗情天地。随着西去的帆影,我们的视线也越过海峡,投射到大陆上另一块土地:那里“有着甜甜的水,有着写在祖谱上远亲的名姓”。原来那里有一片故土,牵系着离乡背井人的心。于是诗篇又回应开头一段写到的娃儿。他象“小牛犊一样成长着”,尤其那肩头,就象父辈的一样,也是“拖犁的肩头啊!”可是,他能同父辈一样,用这肩头在父辈拉犁的那块土地上耕耘吗?
只是犁已逐渐毁弃在青少耽溺烟尘,不愿回首顾望的山坳子里。
这是父辈的忧伤:历经乱离,昨天不堪回首;望故乡渺渺,家园何日得归!于此不难悟得,那“柱着拐棍的人”,不就是在昨天的战乱中落下残疾的父辈?
诗篇写出了两个时空、两种世态。对比之下,令人感慨系之!好在时移事迁,现在两岸关系日趋和缓,祖国的统一已是为期不远。那些怀着乡愁隐忧的兄弟姐妹,当可一慰云树之想了。
-
今在岂有相逢日,未死应无暂忘时。从此三篇收泪后,终身无复更吟诗。
-
古代名句“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只得其下”注释与译文
【名句】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只得其下 [注释与译文]取法,取以为法则。此句的意思是:要是效法上等的,结果仅得中等;如果效法中等的,那么充其量也只能得个下等。今常用它说明读书、创作要重视以典范
-
《爱人不以颂而规。》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明·海瑞《赠王朋江升宁波府太守序》,良朋贤友类名言句子
-
唐宋词之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② 长记平山堂上,歌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③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④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⑤ 忽然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启示我们要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大事,共同分担忧虑;而后要享受社会进步带来的乐趣。作为高中生,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关注时事热点,为社会发展出谋划策。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放松自己,享受青春带来的乐趣。只有在关注社会进步的同时,我们才能真正成为有责任感和幸福感的一代。
-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二百七十五。诗的开头二句点出:春天的山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自己游春只顾迷恋玩赏,天黑了,竟然忘了归去。这两句,提纲挈领,统率全篇。以下六句,具体展开对“胜事”与“赏玩忘归”的描述。一、二句之间,有因果关系,“多胜事”
-
原文 魏徵 1 有大志,不耻小节,博通群书,颇明王霸之术。隋末为道士,初仕 2 李密,密败归国。后为窦建德 3 所执。建德败,委质于隐太子。太子诛,太宗稍任用。前后规谏二百余奏,无不称旨。太子承乾 4
-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西鄙人的诗句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北斗七星高,指的是北斗星座中七颗星星的高挂。
哥舒夜带刀,形容哥舒翰(古代将领)在夜间带着刀剑警戒。
至今窥牧马,形容他一直监视着牛羊们的安危。
不敢过临洮,说明他对于临洮这个地方并不熟悉或有所忌惮。
上一句: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下一句: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诗句】 -
刘克庄《贺新郎》刘克庄 刘克庄 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 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 ① ?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 试看
-
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年),北方的前秦苻坚率领百万大军南下,气焰嚣张,妄图消灭东晋,统一南北。东晋只有八万军队,不到苻坚的十分之一。而淝水一战,晋师大败苻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保住了晋国的安全,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这对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