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经典文摘

《潮声》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潮声》鉴赏

作者: 宋生贵

刘湛秋

夜墨黑墨黑,海和沙滩都象沉进一口深井。

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甚至远方的航标点,仿佛也罩上墨绿得象海水的眼镜。

没有风声,也没有雨点,甚至在头顶,看不见一片乌云的流动。

是那样沉静而又寂寞的海滨之夜啊!

但这时,潮水仍在响,仍在有节奏地拍打着。

象在黎明的山谷,苏醒的小鸟发出清脆的啼鸣;象在无边的沙漠中,听到远方一声清泉的淙淙;象在下着雨的深夜,母亲听到她游子归来的足音。

那是大海的呼吸;那是生命,是生命的不倦的呼唤!

于是,我觉得,黑夜的海滨并不寂寞,也不寒冷……

于是,我觉得,我自己的呼吸和足音,也溶进了这大海的永恒的潮声!

这是一个静寂中勃动着生命节律的世界,撼动力即是内在的脉搏。

诗人描述下的,是一个由视听感觉,到心境领悟、身心融入的过程。格调上是先抑而后扬。

先写视觉中的海滨之夜。“夜墨黑墨黑,海和沙滩都象沉进一口深井。”这一句中,所传达的感受是由视觉入而以意觉出,是一次感觉“借移”,即,因为夜的墨黑,观察对象海和沙滩显得收敛和幽深,因而生成“沉进一口深井”的意觉感受。这样,便将诗人对夜海的第一个感受,形象而逼真地表现出来。而且,由于通感的运用而构成远距离比拟,因此意象的张力也大。接着是仰视和远望海的周围环境:“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甚至远方的航标点,仿佛也罩上墨绿得象海水的眼镜。没有风声,也没有雨点,甚至在头顶,看不见一片乌云的流动。”这是一个黑得发浓的海滨之夜,一个静得凝重的世界。在这里,诗人感受到的是沉静和寂寞。至此,情调显得抑遏低沉。

可是,紧跟着的是一个“突转”:“但这时,潮水仍在响,仍在有节奏地拍打着。”静中有动,一下子打破了以上视觉感受的沉寂,情绪为之一振,情调随之而变。这一在较大反差中出现的由抑而扬的变化,容易使我们想到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中,那由低沉而高昂的极有力度的旋律变化,因此便陡然感奋起来。于是,我们也禁不住随着诗人一同去听潮。

诗人在一个特殊的氛围中听到了潮声,自然会觉出它来得奇妙,来得不同凡响。他捕寻到的感觉是:“象在黎明的山谷,苏醒的小鸟发出清脆的啼鸣;象在无边的沙漠中,听到远方一声清泉;象在下着雨的深夜,母亲听到她游子归来的足音。”这每一种感受都有反差,而突出的是生机或温馨,是对强烈期盼的回应,所以,都显得格外激动人心。既而,由对潮声的听觉感受进入心境的领悟和生命的体验。“那是大海的呼吸;那是生命,是生命的不倦的呼唤!”这种生命体验的提升,便自然在一种生命现象的层面而作出对开始的视觉感受的反拨和超越:“于是,我觉得,黑夜的海滨并不寂寞,也不寒冷……于是,我觉得,我自己的呼吸和足音,也溶进了这大海的永恒的潮声!”如果说,前面大量的文字是写诗人作为一个旁观者,在切切地感受着那海、海滩和潮声的话,那么,在这后面的两段中,诗人已全身心地融入其中了。这便成了诗作的情志与形象高度统一的焦点。由此回应全篇,更令人见出,诗人笔下的那类乎天籁的“潮声”,是对海之潮声的描绘,也是诗人主观感受的外化,这使诗作真正具有了“有我之境”的艺术美质。

在诗人的感受中,潮声是一种生命机制和生命活力。他的感奋,以至觉得自己的呼吸和足音“也溶进了这海的永恒的潮声”,也正是他执著于生活并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力量的对象化体现。

猜你喜欢
  • 《哪里是仙境》郭戎格散文赏析

    曾经有一个软件统计测试者去过的地方超过多少其他测试者,在那次统计中,我以为曾经去往的地方可以涵盖其他未知的美景:张家界怪石嶙峋险峰

  • 骆宾王《宪台出絷寒夜有怀》全诗赏析

    独坐怀明发,长谣苦未安。自应迷北叟,谁肯问南冠。生死交情异,殷忧岁序阑。空馀朝夕鸟,相伴夜啼寒。

  • 《浣溪沙·波面铜花冷不收赏析》

    此词乃是借写西湖秋夜之景,以此来怀念旧人之作,全词造境清奇,情意深永。   上片寓情于景,绘出西湖秋夜清冷凄寂之景,奇幻优美。当时波平如镜,月影在水,而词人只觉得梧桐叶落,一派秋意,生动描绘了一幅清冷寂寥的秋景图。“冷不收”是词人的刻意

  • 白居易《浔阳春三首·春来》全诗赏析

    春来触地故乡情,忽见风光忆两京。金谷踏花香骑入,曲江碾草钿车行。谁家绿酒欢连夜,何处红楼睡失明。独有不眠不醉客,经春冷坐古湓城。

  • 秦观《满庭芳》诗意|阅读答案

    山抹微云,天黏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

  • 苏轼《赠李邦直探梅》全诗鉴赏

    寻花不惜命,爱雪常忍冻。三为郡太守,清似於陵仲。

  • 送你一轮红太阳

    送你一轮红太阳小的时候,我家住的排房附近,有一个叫小米的小女孩。小米家的房子有些特别——是很特别——她和爸爸妈妈,还有一个弟弟,住

  • 《我的心》赏析

    我的心巴金近来,不知道什么缘故,我的这颗心痛得更厉害了。我要向我的母亲说:“妈妈,请你把我这颗心收回去罢,我不要它了。”记得你当初把这

  • 《金阁寺》作品分析

    日本战后派*作家三岛由纪夫*的代表作之一,1956年第1期至第10期《新潮》杂志连载,1956年10月由新潮社出版单行本。主人公“我”出身于寺院

  • 讳道相思,偷理绡裙,自惊腰衩:史达祖《三姝媚》鉴赏

    三姝媚 【宋】史达祖 烟光摇缥瓦。 望晴檐多风,柳花如洒。 锦瑟横床,想泪痕尘影,凤弦常下。 倦出犀帷,频梦见、王孙骄马。 讳道相思,偷理绡裙,自惊腰衩。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