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反危机到新常态:2008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分析的逻辑
【3826】从反危机到新常态:2008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分析的逻辑
(刘世锦等著,中信出版社,43.8万字,2016年12月第1版,78元)
△共8部分:①2008年急转直下:从防通胀到反危机;②2009年“四万亿”后的强势回升;③2010年,危机应对型向常规型回归;④2011年,中等收入陷阱与增长阶段转换;⑤2012年“新常态”判断的提出与供给政策;⑥2013年适应新常态,开启新阶段;⑦2014年推动新常态下的转型发展;⑧2015年全面提升要素生产率与转型再平衡。
○说2008-2015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时期,是因为此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国际金融危机,二是中国经济开始进入新常态。
○根据起飞的先后、发展战略、经济体制、发展的形式和轨迹等,分为:①英美等先行发展,始终处在技术前沿的国家;②曾长期奉行出口替代战略并创造增长奇迹,但后来一度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拉美和类拉美东南亚国家;③曾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并实现快速增长,一度也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前苏联和东欧诸国;④成功追赶技术前沿国家的欧洲后发国家;⑤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压缩式”增长,并在创新驱动型增长方面取得长足进展的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工业化历史经验表明,一国初始条件、基础性的经济制度、发展战略和政策三个构成要素之间能否达到动态平衡,决定其工业化之绩效。
○成功实现之工业化国家的典型经验:①实施竞争性的供给政策,激发微观主体的创新活力,改善资源配置效率;②推动市场的统一和开放,保障不断升级的主导产业能够获得规模经济;③重视人力资本积累和充分参与,从供需两方面促进现代部门扩展,在现代化过程中实现了有效的社会整合;④适时调整政府和市场关系,培育接连增长动力。
○曾经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的教训:①拉美国家的教训:长期僵化地实施进口替代发展战略;②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教训;长期实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
○国际环境:①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呈现“南快北慢”的增长格局;②新一轮技术革命孕育突破,新兴产业潜力巨大;③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区域经济合作继续深入;④国际协调难度大,全球治理格局面临变革;⑤国际竞争更趋激烈,非传统安全挑战增加。
国内环境:①经济将由高速增长阶段逐步转入中速增长阶段;②人口和劳动结构产生重要变化;③经济结构增长阶段转换而显著变化;④思想观念、社会结构和组织方式将深刻变化;⑤对外关系将经历新兴大国崛起的阵痛。
○机遇与挑战:①支撑经济较快增长的有利条件仍然存在,但转型中经济运行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增加;②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前景广阔,但体制制约依然突出;③社会和谐的基础有望增强,但社会治理面临复杂局面;④改革可以释放巨大的制度红利,但推进改革难度增大;⑤在全球竞争中中国仍处于有利位置,但国际环境变得更为复杂。
○攀登效率高地。
-
这首诗详细地描写了庆州战役的全过程,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作战情况。诗中对宋王朝忽视边防和宋军将士的怯懦无能进行了尖锐的毫不留情的抨击,体现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激情。 诗人不是一般地记述这次战败,而是有意总结失败的教训。所以,开端四句,
-
我在倒数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过两回中国戏,前十年是绝不看,因为没有看戏的意思和机会,那两回全在后十年,然而都没有看出什么来就走了。 第一回是民国元年我初到北京的时候,当时一个朋友对我说,北京戏最好,你
-
《汉魏六朝散文·范晔·李膺传》原文鉴赏 李膺
-
文王劳 ① 而问之曰:“子乐渔耶?”太公曰:“君子乐得其志,小人乐得其事。今吾渔,甚有似也。”(《文韬·文师》) 【注释】 ①劳:慰问。 【译文】 文王慰劳太公并问道:“您喜欢钓鱼吗?”太公答道:“君
-
梁园吟 【作者】:李白【年代】:唐 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 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 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 却忆蓬池阮公咏,因吟“
-
《学记》是中国古代经学家孔子的经典著作之一,也被称为《大学》。整本书包括原文、注释、鉴赏和解析,下面将对这四部分内容进行介绍。 《学记》的原文由孔子所撰写,原文用传统的古汉字书写,包括了孔子的经典教导和理论体系。这些原文通过刻意简洁的表达方式,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注释则是对《学记》原文中难以理解或有争议的词句进行解释和注解。注释的目的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揭示其中的深层含义和学问。 鉴赏
-
刘才甫送张闲中序 河流自昔为中国患。禹疏九河,过家门不入,而东南巨野无溃冒淹没之
-
《词林正韵》 念绸缪梦里,缱绻人间,寻个遐情。 藉手梳簪忆,故临歧旧事,惜惋长亭。 始终送了残酒,孤饮醉瞢瞢。 望道马于幽,帷裳以远,寸断难醒。 卿卿。解离许,寄白首犹然,多少笺缯。 两地阑珊
-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 作品赏析【注释】①词虽以“万事皆空”总摄全篇,实充盈家国身世之
-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木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以耗
名言: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木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