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自信党员干部读本
【4116】四个自信党员干部读本
(本书编写组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8.1万字,2016年9月第1版,46元)
△共9章:[1]四个自信:实现中国梦的精神保证;[2]道路自信:坚定不移走自己的发展道路;[3]科学发展:以新理念引领中国新发展;[4]理论自信:始终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5]理论创新:发扬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6]制度自信:实现中国发展的根本制度保障;[7]深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8]文化自信:中华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9]文化强国:国家发展战略的新境界。
〇文化自信是“三个自信”的最根本支撑:[1]中国道路生长于中国文化的土壤中;[2]文化自信是中国道路的根脉所在;[3]理论自信立足于文化自信。
〇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付诸实践,前提是具有科学精神。如果不能以科学精神来践行自信,就很有可能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
〇中国道路源自独特的奋斗。中国道路的精髓,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做好“结合”文章。
〇“五位一体”中,经济建设是基础,政治建设是根本,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枢纽,生态建设是保障。
〇“四个全面”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支撑,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障。
〇中国制度为发展活力释放提供广阔空间。制度运行高效有目共睹,制度运行稳定也很明显,制度运行和谐十分突出,制度运行和平最令人赞叹。
〇科学的改革观:[1]为人民改革:改革的价值取向要科学;[2]让人民改革:改革的主体定位要科学;[3]正确地做事:改革的路径选择要科学;[4]算全面大账:改革的成本评估要科学。
〇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民族的血脉。没有灵魂的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没有血脉的民族不可能发展壮大。
〇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赖。只有对自己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
〇中华传统文化之特质:源头久远、经久不衰、兼收包容、博大精深、影响广大。
〇近代百年,中华传统文化经历了三次重大冲击:五四新文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当下一个时期。
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共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滋养,也为治国理政提供了有益启示。比如,“仁者爱人”“民贵君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民本思想,“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德主刑辅”的和合思想,等等。
〇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千百年来的思想积淀,是其生产生活方式的精神升华,是一个民族和国家有别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基因身份证”。从心理归属上看,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家园。
〇文化强国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必由之路。
-
《神衰鬼弄人。》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清·王有光《吴下谚联》卷一,乐观少愁类名言句子
-
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闻人之过,耳可得,口不得宣,思而后动。|什么意思|大意|注释
《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闻人之过,耳可得,口不得宣,思而后动。》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宋玉悲秋》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沉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 【释义】宋玉在《九辨》中悲秋色萧
-
白帝城怀古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古木生云际,孤帆出雾中。川
-
青春何处风光好,帝里偏爱元夕。万重绘彩,构一屏峰岭,半空金碧。宝檠银釭,耀绛幕、龙虎腾掷。沙堤远,雕轮绣毂,争走五王宅。雍容熙熙昼,会乐府神姬,海洞仙客。拽香摇翠,称执手行歌,锦街天陌。月淡寒轻,渐向
-
兵智部总序 【原文】 冯子曰:忠武论兵曰:“仁,智,信,勇,严,缺一不可。”愚以为“智”尤甚焉。智者,知也。知者,知仁、知信、
-
我通过一种含盹而迟缓的触觉,在清晰而又模糊的视野里审视一个村庄。这个村庄似乎跟我血脉相连,情感相依,折磨着我不厌其烦地翘首企盼。说
-
丘中有麻 作者: 高益荣 【本书体例】
-
蔡肇 鸿雁归时水拍天,平冈老木尚寒烟。 付君余地安渔艇,乞我寒江听雨眠。 蔡肇(?—1119),宋代诗人。字天启,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元丰二年(1079)进士。徽宗朝,历官户部、吏部员外郎,兼修国
-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奉藏者
名言: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