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人间词话·诗词鸣不平》经典解读
王国维人间词话·诗词鸣不平经典解读
诗词鸣不平
古诗云:“谁能思不歌?谁能饥不食?”诗词者,物之不得其平而鸣者也。故“欢愉之辞难工,愁苦之言易巧”。
谁能思不歌?谁能饥不食?乐府诗集中的句子,其实恰恰说明人之生活的欲求,如果一个人可以思不歌,那么他一定不能饥不食。
乐府诗集·子夜歌:“谁能思不歌?谁能饥不食?日冥当户倚,惆怅底不忆?”
王国维提出的观点:“诗词者,物之不得其平而鸣者也。”这句话是从韩愈的文章里来的。
王国维强调诗词的内容,往往是作者心中不平,愤愤难安,于是便在诗词之中表现出来。
不平则鸣,指的是人受了委屈,心中觉得不舒服,压抑,郁闷,那么就需要另外一种方式发泄出来。
人总是渴望交流和理解,并且在人群中实现自我的。这样一种强烈的表现自我、实现自我的渴求,如果遇到打击,遇到不平,想让他不鸣,就犹如让你饥渴了不要吃东西。
所以,古典诗词,其实也更多的是士大夫们的牢骚之作,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不平之作。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人的一生中的不平太多了,所以文人们总是很容易就不平则鸣了。
人总是在乎自己的失去,对自己的获得总是缺乏珍惜。
人总是特别在乎自己个人情感的满足,所以总是觉得受到了伤害。
第一时间在乎的是自己的利益,不管是经济的,还是情感上的。人有这样的情绪,再多都是正常的。因为即使依靠群体取暖,实质上他的生活是他个人的。即便是群体再冗长,他也是存活于个人感觉中,那么在乎自己的个人感觉又怎么会是不正常的呢?
过多的在乎,导致了过多的不平。
欣喜暗自在心头,而不平是受损后一定要发出声音来的。
所以,王国维敏感地得到了这样一个结论:“故欢愉之辞难工,愁苦之言易巧。”
描写愁苦的文字比描写欢愉的文字要简单得多。因为人总是不平而鸣,而不总是欢欣而鸣。
【注】
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韩愈荆谭唱和诗序:“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经典名著古诗词手抄报,内容包括经典古诗文的手抄报内容怎样写,关于中华经典古诗文的手抄报,走进中国古典名著的内容走进中国古典名著手抄报资料。分成几部分:写一些古代诗,词,歌,赋·····或者分成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不同特点;要不就写一些伟大的文人和他们的生平简介及诗文。 例如
-
君为女萝草,妾作兔丝花。轻条不自引,为逐春风斜。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谁言会面易,各在青山崖。女萝发馨香,兔丝断人肠。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中巢双翡翠,上宿紫鸳鸯。若识二草
-
鹤行而啄,青玉嘴,枯松脚,兔蹲而累,尖两耳,攒四蹄。往往於人家高堂净屋曾见之,锦装玉轴挂壁垂。乍见拭目犹惊疑,羽毛襂褷眼睛活,若动不动如风吹。主人矜夸百金买,云此绝笔人间奇。画师画生不画死,所得百分三
-
〔原道训〕 昔舜耕于历山,期年而田者争处墝埆 ① ,以封壤肥饶相让 ② 。钓于河滨,期年而渔者争处湍濑 ③ ,以曲隈深潭相予 ④ 。当此之时,口不设言,手不指麾 ⑤ ,执玄德于心而化驰若神。使舜无其志
-
这首借歌颂热海的奇特无比以壮朋友行色的送别诗,是诗人在北庭,为京官崔侍御还京送行时所作。此诗或写于交河郡,或写于轮台县。热海即伊塞克湖,又名大清池、咸海,今属吉尔吉斯斯坦,唐时属安西节度使领辖。岑参虽未到过那里,但根据传闻和自己长期在荒
-
【4075】通鉴:司马光评史(司马光著,王玮译著,党建读物出版社,10 7万字,2018年4月第1版,32元)△共55题。选取于《资治通鉴》全书一百
-
伏枕云安县,迁居白帝城。春知催柳别,江与放船清。农事闻人说,山光见鸟情。禹功饶断石,且就土微平。 作品赏析【黄鹤注】此大历元年春晚作。《唐书》:夔州云安属山南东道。《寰宇记》:夔州云安县,上水去夔
-
经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传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
-
【评析】 民间谚语。“天上众星皆拱北,世间无水不朝东。”这是一个自然现象,意思是万物皆有自己的规律,不可强求。但同时也可喻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眄视指使
名言: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