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顾章书》鉴赏
作者: 王立群
吴均
仆去月谢病(1),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2),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3)。幸富菊华(4),遍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南北朝书信山水文中,吴均三札(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地位显赫。就与顾章书而论,它具有重炼字炼意,以四言骈句为主,大全景式的构图方式等早期山水文的特点。倒是本文所体现的山水审美观,值得笔者一辨。
“仁智所乐”,语本论语·雍也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的原意是说仁者和智者具有不同的品格特征,由于他们的精神品格不同,因而对山水自然的审美态度也不相同,但二者又非对立的,既仁且智的君子是既乐山亦乐水的。
从山水审美的角度观看,仁智之乐揭示了山水对人的思想修养的重要作用,也阐明了我们汉民族山水审美的心理特征。
根据早期儒学大师的解释,“智者乐水”,是因为水不舍昼夜,循理而行,表现出一位彬彬君子的许多美好品德。“仁者乐山”,是因为高山生长草木,蕃衍鸟兽,出产财用,出云雨以滋润万物,把一切都无私地贡献给黎民百姓享用,这和“仁者爱人”的精神相一致。
仁智之性作为一种道德范畴,精神追求,乃是全民族共同崇尚的品格。从仁智的理想出发,将山水游览和品格修养结合起来,显然是一种较高的山水审美活动。因此,古代作家的游览、记游,往往以仁智之乐作为自己的理想境界:
西晋王济平吴后三月三日华林园诗云:“仁以山悦,水为智欢。”
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取效仁智乐,寄畅山水阴。”
梁王台卿山池应全诗:“历览周二智,登临欢豫多。”
唐韩愈燕喜亭记:“智以谋之,仁以居之。”
清魏源武林纪游:“问君仁智性,可同鱼鸟顽。”庐山高效欧阳公体:“大泽深山古性情,智仁坎箓分流峙。”
这些诗文从总体上揭示了山水作家的审美意向和理想。山水作家从仁智之乐出发,重视在山水中陶冶情性。当他们一旦发现了人与自然的相同相似之点,便悠然神会,“竹柏之怀与神心渺远,仁智之性共山水高深。”(水经·清水注)人格美和自然美高度契合统一。
-
乐天乐天,来与汝言。汝宜拳拳,终身行焉。物有万类,锢人如锁。事有万感,爇人如火。万类递来,锁汝形海使汝未老,形枯如柴。万感递至,火汝心怀。使汝未死,心化为灰。乐天乐天,可不大哀,汝胡不惩往而念来。人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勿忘我花古诗词,内容包括有关勿忘我的古诗,有关“勿忘我”的古诗都有什么,谁有关于勿忘我的古诗词。古诗:勿忘我 文 / 风雨匆匆 勿忘我,曾是瑶台坐上客,玉轮顾兔生桂魄。霓裳歌舞云中仙,怀中书剑对琴瑟。勿忘我,白云何处蓬莱客,功名不绘
-
原题:题徐渭文《钟山梅花图》,同云臣、南耕、京少赋。
-
《牡丹·牡丹》咏牡丹诗鉴赏 程公许春工殚巧万
-
竹桥新月上,水岸凉风至。对月五六人,管弦三两事。留连池上酌,款曲城外意。或啸或讴吟,谁知此闲味。回看市朝客,矻矻趋名利。朝忙少游宴,夕困多眠睡。清凉属吾徒,相逢勿辞醉。
-
惜诵《惜诵》是《九章》中的一篇。《九章》是后人为屈原编辑的一本诗歌小集,它收录了屈原的九篇作品。这九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基本相同。王
-
[唐]张九龄 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迟景那能久,流芳不及新。更愁征戍客,鬓老城边尘。 《折杨柳》是乐府旧题,属《梁鼓角横吹曲》。 这是一首送别诗。古人离别情重, “送别”成为
-
《灵隐寺月夜》是一首五言古体诗。灵隐寺,在杭州西湖西北灵隐山麓,附近有飞来峰、冷泉亭诸名胜,是西湖的游览胜地。“月夜”标题,可见这首诗描写的是灵隐寺的月夜景色。从诗中“夜寒”、“落叶”看,时间当在深秋。 首二句,“夜寒”点时间,在深
-
此诗前两联写塞北阴冷萧瑟之景,“黄沙碛里本无春”,“总有春来何处知?”惨惨阴风夹着黄沙吹打着弱柳,那是非常荒凉凄惨的。颔联和杜甫的“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正好相反,倒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味道。花上露水充满寒意,连蝴蝶
-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出处】唐钱起《 赠阙下裴舍人 》。 【意思】暖阳不能消散穷途落魄之憾,遥望天空常常怀有捧日赤心。十年来频频献赋还知音未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