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主义作品分析
产生于19世纪中叶或80年代至本世纪40年代的以象征、暗喻等手段暗示作品主题和诗人内心思绪的文艺思潮或流派。“象征”一词来源于希腊,本意是“把一块木板分成两半,双方各执其一,以表示接待的信物”,颇似我国古代的兵符、虎符。后来此词词义演进,多指能表达某种观念或事物的标识物或符号,比如以某种花纹、图案表示某种观念,都可叫“象征”。但,这里所谓的“象征”,系指“寓理于象”;即借有形寓无形,借有限寓无限,借具象喻抽象,借一时喻永恒之意。象征主义是指通体使用象征、暗喻手段的,与一般作品中局部使用的象征手法有别。
作为文艺思潮说,象征主义在起源上可上溯至18世纪宗教的天启论,甚至可以上溯到公元前4-5世纪时柏拉图的理念说。19世纪雨果的某些观点,也显露了象征主义的某些萌芽。象征主义文艺思潮的正式产生约在19世纪中叶。美国作家爱伦·坡*和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某些文艺论是这一思潮产生的主要标志。作为一个流派,象征主义产生于1886年。最初是法国诗人勒内·吉尔发表了言词研究,诗人马拉梅*为它写了序言。言词研究这部论著,在于肯定自波德莱尔之后诗歌方面出现的新成就和新倾向。这实际已接触到了象征主义的问题。1886年9月18日法国年轻诗人让·莫雷阿斯*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一篇文章(即象征主义宣言),首先提到“象征主义”一词,他用这个称呼来肯定当时的某些诗人,并阐述了象征主义的基本原则。这篇文章,从实质上说是象征义的文学宜言。文章发表后,引起热烈的反响。法国诗人阿尔图尔·兰波*和保尔·魏尔兰*等又发表了一系列象征主义的诗歌,为象征主义文学的发展开拓了始未料及的灿烂的远景。
一般公认,19世纪50年代时,美国的艾德加·爱伦·坡*和法国的查理·波德莱尔*、洛特雷亚蒙*是象征主义文学运动的先驱。爱伦·坡认为诗的“神圣美”不在现实,而在彼岸;他用象征、暗喻等手段表现这种“神圣美”,被后来的象征主义文学家奉为象征主义文学运动的精神领袖。波德莱尔于1857年出版的恶之花被认为是第一部象征主义文学作品。自1886年至1891年为前期象征主义文学时期。主要代表是称为前期象征主义的“三杰”:魏尔兰*、兰波*和马拉梅*。此外,还有比利时的爱弥耳·维尔哈仑*和莫里斯·梅特林克*,德国的盖尔哈特·霍普特曼*,爱尔兰的约翰·辛格*等。他们或者提倡诗的若明若暗的意境,或者提倡象征、暗示和通感,都使前期象征主义呈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多彩多姿的局面。1891年,“象征派”文学宣言作者让·莫雷阿斯*开始提倡“罗曼派”文学,宣布脱离象征派。接着,许多象征派诗人也向自己重新选择的艺术方向发展,不再遵循象征主义的艺术准则。作为象征主义流派,实已解体。但象征主义文学直至本世纪初叶仍有作品问世。在本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发生的象征主义称后期象征主义,代表诗人有爱尔兰的威廉·勃特勒·叶芝*,俄国的亚历山大·勃洛克*、谢尔盖·叶赛宁*,法国诗人保尔·瓦雷里*,英国诗人托麦斯·史登斯·艾略特*,奥地利的莱纳·马利亚·里尔克*,西班牙的费特列哥·加尔西亚·洛尔伽*等。后期象征主义无论从政治上、艺术上,均出现了较为复杂的局面。
象征主义文学的着眼点不是客观地描写现实,而是追求那存在于现实之外的“唯一的真理”,诗的“神圣美”和那虚幻的感情的“绝对世界”,他们着意表现都市平庸的日常生活的题材,街道、酒巴间、妓院、港湾、河流、尸体、骷髅等在他们的作品中已是司空见惯;在艺术表现上,他们重视通体的象征和暗喻,重视“通感”,即“感情挪移”*,在他们看来,人之五官彼此相通,“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力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在诗的意境上,他们不提倡画面的明净和清朗,而提倡含混、朦胧、若明若暗,提倡神秘莫测;他们还提倡艺术形式的互借,主张诗与音乐、美术、雕塑等结合,魏尔兰就说过:“诗歌,首先是音乐。”
象征主义是现代派文学中出现最早,流传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文学流派。它在法国诞生后,迅速波及到欧美和亚洲各国。象征主义文学出了几个世界性的大诗人。它对后来的意象派*、未来派*、隐逸派*、意识流*文学、超现实主义*等都有极为明显的影响。
象征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日益集中和垄断的情况下,一部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精神世界被严重扭曲的产物。它的哲学基础是斯威登堡、尼采*、柏格森*的“感应论”、“神秘主义”和直觉主义*。象征主义文学具有一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价值;它扩展了诗歌的表现手段,这些都应予以肯定。但它所宣传的悲观主义、宗教神秘主义和表现出来的晦涩、暧昧的诗风,却是一种消极的成分。这是我们借鉴象征主义文学时所应留心和慎审注意的。
-
●醉落魄·离京口作 苏轼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 孤城回望苍烟合。 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 此生飘荡何时歇?
-
《叶 紫古渡头》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叶 紫 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彩色来。微风波动着绉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
论题解析 [解题]乡情(nostalgia),指对故乡的感情,是对乡土、故土的怀念之情。乡情是北京四合院里的闲侃,是上海里弄里邻里间的串门,是江南溪边的戏水,是崇山峻岭中的炊烟。乡情总是和乡愁连在一起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
-
孙犁 从阜平乡下来了一位农民代表,参观天津的工业展览会。我们是老交情,已经快有十年不见面了。我陪他去参观展览,他对于中纺的织纺,对于那些改良的新农具特别感到兴趣。临走的时候,我一定要送点东西给他,我想
-
10月12日 叶挺发表《纪念新四军成立三周年》的文章 : 10月12日,叶挺在《抗敌》杂志1940年第二卷第五期发表了《纪念本军成立三周年》一文,纪念新四军成立3周年。文章概述了新四军成立3年间作战的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留守老人 中年以下的人都离开乡村了,他们是分几拨走的。一拨是中年男打工者,他们的根还在乡村,他们只是在距乡村不远的县城或邻县打零工
-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
秦始皇三十七年会稽立石刻文 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修长。三十有七年,亲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