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
【4101】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
(王伟光主编,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3万字,2014年9月第1版,18元)
△共5部分:[1]从实践到认识,又从认识到实践:认识论总论;[2]由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认识的秩序和过程;[3]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根本认识路线;[4]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新表述;[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兴衰成败的决定因素。
〇新大众哲学系列丛书(7本)之一。
〇人类的认识过程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到革命实践的能动的辩证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深化上升的过程。
〇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观点。
〇实践是认识产生的源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〇所谓改造客观世界,就是改造自然和社会;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提升人们的道德情感、精神境界,增强人们的主体素质和能力。
〇把个别和一般结合起来,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再到个别的路线去认识世界,既符合客观事物的辩证法,也符合人类认识的辩证法,是认识世界、获得真知的不二门径。
〇从群众中来,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到群众中去,才能将正确的认识转化成群众的行动,才能在群众行动中检验和发展自己的认识。
〇人民群众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主体。要正确地认识世界,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实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〇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就是物质到精神、精神到物质,作为人类认识过程,与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个别到一般、一般到个别,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内在一致的,讲的是一个道理。
〇思想路线问题实质上就是思想方法、认识路线问题。
〇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
明月夜留别 作者: 李冶
-
风卷云舒合两班,曈曈瑞日映天颜。观书已获千秋镜,积德长为万岁山。腊雪未消三务起,壬人不用五兵闲。相逢父老争相贺,却笑华胥是梦间。 作品赏析【原题】: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致语口号臣闻天所眷命,生而神灵。
-
是一个夏天,专程拜访九江庐山之美。对庐山的向往,来自大文豪苏轼题写的一首七绝:横看成嶺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
《名都篇》属于乐府《杂曲歌·齐瑟行》歌辞,无古辞。诗写京洛少年斗鸡走马、射猎游戏、饮宴无度的生活。关于此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以为这是曹植早期的作品,是建安年间他看到洛阳贵游子弟耽于逸乐的生活而作,其中甚至有他本人生活的影子。
-
彭蠡湖中望庐山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黤黕容霁色,峥嵘当曙空。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人教版语文六下古诗词试卷,内容包括六年级语文古诗词测试卷的答案,六年级古诗词测卷(人教版)我们老师让出一张16开的古诗词试卷,,谁有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测试卷。小学六年级语文古诗练习题(答案古诗应用题: 姓名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
-
【提示】 本篇叙燕世家世系。从燕的始祖召公写起,直至最后一个君主燕王喜,共传四十余代。召公以下九世至惠侯,中间七世未写,可能是史料缺乏,因秦“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史记·六国年表序》) 文中
-
这是一首元宵观灯戏友感怀之佳作,突出中年情怀与往昔的不同,抒写自己中年气衰、叹世事沧桑,和对友人和美夫妻生活的羡慕及自己生活的愁苦。上片写元宵夜晚灯火通明、锣鼓声不决的繁盛景象,景象不改,而自己则已入中年,情味自别,虽旷达如陈敬叟者亦不
-
云间朱袖拂云和,知是长松挂发萝。髻重不嫌黄菊满,手香新喜绿橙搓。墨翻衫袖吾方醉,纸落云烟子患多。只有黄鸡与白日,玲珑应识使君歌。
-
《先秦散文·战国策·昌国君献书报燕王(燕策二)》原文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