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神宗待文武臣》译文与赏析
神宗待文武臣
神宗待文武臣
【原文】
元丰三年,诏知州军不应举京官职官者,许通判举之。盖诸州守臣有以小使臣为之,而通判官入京朝,故许之荐举。今以小使臣守沿边小郡,而公然荐人改官,盖有司不举行故事也。神宗初即位,以刑部郎中刘述(今朝散大夫)久不磨勘[1],特命为吏部郎中(今朝请大夫)。枢密院言:“左藏库副使陈昉恬静,久应磨勘,不肯自言。”帝曰:“右职若效朝士养名[2],而奖进之,则将习以为高[3],非便也。”翌日以兵部员外郎张问(今朝请郎),十年不磨勘,特迁礼部郎中(今朝奉大夫)。其旌赏驾御,各自有宜,此所以为综核名实之善政。见四朝志。
【注释】
[1]磨勘:提拔的意思。[2]养名:故作清廉,为自己招揽名声。[3]习以为高:培养官僚向上爬的恶习。
【译文】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下诏让那些知州、知军不应试京官职位的人,可以由通判举荐。可能各州的守臣有的以小使臣的身份充当,而通判官由京官充任,可以入京朝见圣上,所以让他们举荐。叫小使臣驻守沿边小郡,而且还可以公开举荐改官,可能是因为有关职能部门不能按照故有条例办事的缘故。神宗继位之初,因为刑部郎中刘述长时间未受提拔,特任命为吏部郎中。枢密院进言说:“左藏库副使陈昉为人安分,久未提拔,自己又不肯申诉,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皇上说:“左藏库副使如果效法过去的朝士,一意培养自己的名声,而又受到奖励晋升,这样就将纵容大家沽名钓誉的恶习,绝非妥善的办法。”第二天因兵部员外郎张问十年不曾提拔,特晋升为礼部郎中。这种表彰奖励,各自有他们的稳妥之处,这就叫做能综核名实的善政,其事见于四朝志。
【评析】
宋神宗是北宋一朝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因为时代久远,我们无法知道他的这种提拔人才的细节情况,因此无法判断他的这种方法是否为最佳。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的这种方法,与他主导的变法是遥相呼应的。作者写下这则随笔,可能在影射或感叹南宋朝的蝇营狗苟的官场风气。
-
第一章 3 天国的谪放者飞越过了 高加索群山的峰峦上空: 卡兹贝克宛如金刚石棱面, 在下面闪耀着永恒的雪峰, 而达里雅尔山谷黑魆魆地, 弯弯曲曲地在下面蜿蜒着, 好像蛇洞,好像深深的裂缝, 而捷列克河
-
古文观止·李详·题吴温叟《清溪泛月图》 缪艺
-
行看腊破好年光,万寿南山对未央。黠戛可汗修职贡,文思天子复河湟。应须日御西巡狩,不假星弧北射狼。吉甫裁诗歌盛业,一篇江汉美宣王。
-
《仍立庠序,收教学者。》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原题】:客有善画者取予所和归去来辞图之成轴仍为老者写照于其间感而有作
-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仁是人心的本质,义是人所必由之路。放弃了这条正路而不走,丧失了人的善心而不知找回,是多么可悲呀! 一个人,有鸡和狗走失了,尚知道去寻找,有善良之心丧失了,却不知道去寻找。学问之道没有别的,就是把丧失的
-
晋·潘岳荏苒冬春谢, 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 重壤永幽隔。私怀谁克从? 淹留亦何
-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寒松。 旧时的绘画中有以春夏秋冬四时景物绘成四幅屏条而悬挂于一室者,令人一览之下,便可觉察到四时的风物,同时可以体现出画家描摹自然的手段及其洞达幽微的观察力
-
东郊欲寻春,未见莺花迹。春风在流水,凫雁先拍拍。孤帆信溶漾,弄此半篙碧。舣舟桓山下,长啸理轻策。弹琴石室中,幽响清磔磔。吊彼泉下人,野火失枯腊。悟此人间世,何者为真宅。暮回百步洪,散坐洪上石。愧我非王
-
大旆传闻载酒过,小诗未忍著砖磨。阳关三叠君须秘,除却胶西不解歌。(来诗有渭城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