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躯壳》鉴赏
作者: 刘文田
肖岗
已被挤到狭小的河沿了——
这结满蛛网和尘絮的街廊,这朱漆剥落的花楼,这摆满方桌条凳的茶馆,这摇摇晃晃的石河桥,这断了香火的城隍庙……
一条铺着石板的老街。
它曾是我第一部读到的历史——
那么高的、踮起脚尖才能换上的柜台;
那么急的、好象骤雨叩打百叶窗的算盘;
那么大的、张了好多口的“当”字;
笑的、哭的、醉的、骂的,一身脓疮、张着手喊救的,噙着泪唱“小热昏”的,提着香火恭恭敬敬地去还愿的,一个一个古老而又现实的故事都写在这条老街。
妈妈说,这里还有骗走孩子的“拐子”。他们的眼睛跟黑白无常的一样,骨溜溜转的。
妈妈也会这样吓唬我:“你还犟!把你放生到老街……”
唯一给我一些亲切的回忆的,是那大锤、铁砧合着风箱的古老而又单调的节律。
今天,它终于成了一堆历史的躯壳,被新街挤到了狭小的河沿。
但是,它那尘封烟熏的窗门,还只是开了一条小缝,还是重复那个古老的故事:“从——前——”
甚至还对那些挤满穿红着绿的少男少女的百货大楼、电影院、新华书店,投去不屑一顾的冷淡……
竟还有它没落的孤傲,这老街!
显然,这条老街是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的形象。应该说,它就是一切没落了的旧事物的化身。然而它又缺乏自量,还怀有一种“没落的孤傲”,宛如破落的大家子弟那样,架子总不愿自觉地倒下。
无可否认,这条老街曾有过自己的繁华昌盛,也曾领有过自己的时代风骚,但那不过是少数人享乐、多数人受苦的历史罢了。它曾拥有过的繁华和昌盛,靠的只不过是那些“那么高的、踮起脚尖才能挨上的柜台”,那些“那么急的、好象骤雨叩打百叶窗的算盘”。那些“那么大的、张了好多口的‘当’字”,那些眼睛转得跟黑白无常一样的人贩子,等等。这个所谓的花花世界,实际上是由“笑的、哭的、醉的、骂的,一身脓疮、张着手喊救的,噙着泪唱‘小热昏’的”等反常现象所构成的人间地狱。因此,这条老街也可以说是过去苦难历史的缩影。
在如今这个新旧交替、除旧布新的急剧变革的大时代里,这条已经没落了的老街“被挤到狭小的河沿”,这是不可避免的历史的必然。但是,它长期造成的影响,它经久的历史积淀,它遗留的社会污秽,总还在浸染着那些恋旧的人们的心理世界,因此,他们常常以旧的意识、旧的心理、旧的习惯、旧的眼光来审视和对待发展着的现实和变革着的时代。它至今仍然存在着的“没落的孤傲”,盖源于此。
前人曾说过:“智者顺时而谋。”这条老街在自己的没落面前,不是向前看,正视现实,不断求得自身的更新,而是向后看,总以自己的过去为荣,诉说的总是“从——前——”的古老的故事,因而它就只有被前进的历史所淘汰。这大概就是这条老街,不,一切固步自封,不求前进的旧事物的悲剧所在了。
-
这首诗虽称“题农父庐舍”,所写内容却与农舍无关而是反映了农家春耕时节忙碌的生活。春风吹绿了湖边的山野,田家也开始了春耕,平整土地,喂养耕牛,整日不得闲暇。而诗中田家实际上是归耕的隐士,春耕之余闭门谢客,体现了一种隐逸情怀。通篇语言清新自
-
【原题】:冬至后三日与罗楚入倅厅两松下梅花盛开取酒酌石台上思得名手作松梅图
-
【3716】原则(〔美〕瑞•达利欧著,刘波纂相译,中信出版社,2018年1月第1版,40 6万字,98元)△共3部分:①我的历程;②生活原则;③工
-
作者: 杨万里 【原文】:辛巳之秋,牙斯寇边。既饮马
-
昔之明主,建庠序于京畿,立学官于郡邑,教国子弟习其道艺,然后选其俊异以为造士。|什么
《昔之明主,建庠序于京畿,立学官于郡邑,教国子弟习其道艺,然后选其俊异以为造士。》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宋]王令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1032
-
木落识岁秋,瓶冰知天寒。桂枝日已绿,拂雪凌云端。弱龄接光景,矫翼攀鸿鸾。投分三十载,荣枯同所欢。长吁望青云,镊白坐相看。秋颜入晓镜,壮发凋危冠。穷与鲍生贾,饥从漂母餐。时来极天人,道在岂吟叹。乐毅方适
-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2年),南宋
-
【3101】全面从严治党十讲(编写组编著,人民出版社,18万字,2016年11月第1版,32元)△全书共分十讲: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
-
【释义】 民间谚语。其意比喻缺少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就不算繁荣;也常比喻如果只有一个人、一个地区先进,不算是真正的先进,只有大家先进了才是好的。 【原著介绍】 该句出自明、清两代文人编写《古今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