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沉思
【3651】美的沉思
(蒋勋著,湖南美术出版社,印张21,2014年9月第1版,2017年5月第28次印刷,58元)
△这本书是台湾美学大师蒋勋在美学领域的经典代表之作,被誉为“台湾版美的历程”。共18章。玉石、陶器、青铜、竹简、帛画、石雕、敦煌壁画、山水画……蒋勋在这些被“美”层层包裹着的艺术作品中,开始逐渐思考起它们形式的象征意义。经过一次一次时间的回流,将历史的渣滓去尽,他看到了它们透露出的真正的时空价值和所承载的历史意义。
○从旧石器时代过渡到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中国人的手,从对岩石的认识转变到了泥土。
○易•系辞传中说:“安土敦乎仁,故能爱”。人类从流荡游牧的生活改变成农业的安居生活,安分于一块土地上。
○从巫的美,到理性的文明,从精神的激情,到知性的平衡,“浪漫的”与“古典的”,也构成了中国艺术风格交互不断的两个主题。
○“文化符号”如果一直活着,对这一民族继续产生安慰和鼓舞的作用,时间便只战胜个人,而没有战胜人类。
○汉代的艺术世界中才完全实践了“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理想。
○佛教艺术传入中土,一般说来有两个不同的路线,其一是大家所熟知的印度北方经西域诸国抵达今日新疆、甘肃的所谓“丝路”;其二是由印度中南部经东南亚诸国,由海道入中国南方。
○敦煌开窟时间在前秦建元二年(366年)。
○唐奉御画家:阎立本、张萱、周昉。
○伯精论山水画:“山水画学,始于唐,成于宋,全于元”。中国的山水,经由宋元人的静观沉思,已从绘画升高成为一种哲学。
○时间其实是不能测量的。在艺术中,一切经过人为裁剪组合的时间,其实都只是时间的假象;真正的时间是不可停留、不可割断的漫漫无尽的长河。
○八大像是中国文人水墨的最后一个句点,他勾画的最后一个句点,他勾画出的鱼、鸟、风景,是洪荒初始的鱼、鸟与风景,是历劫之后永恒存在的鱼、鸟与风景的本质,八大的画完全是一种哲学,是一种绝对的存在。他与同时代的渐江、石谿、查土标、石涛,共同在明亡之后,再一次把文人画的情操意境与书法之笔推到了文人画最后的高峰。
○唐寅是明代文人接合虚无主义与享乐主义的典型。“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漫芳海内传名字,谁信腰间没酒钱。”朱厚泽美的历程。
-
归熙甫畏垒亭记 自昆山城水行七十里,曰安亭,在吴淞江之旁。盖图志有安亭江,今不可
-
独步在郊野,秋风阵阵的打过来,使我感着他严肃的威力。树在摇撼着,片片的树叶都在无效的挣扎之后飘落了。 秋是顽皮的女孩,是英国Rogers Wray说的。我竭力要戴上R. Wray的眼镜,想从这风底摇撼
-
二室对迢嶢,群峰耸崷直。云随高下起,路转参差碧。春晚桂丛深,日下山烟白。芝英已可茹,悠然想泉石。
-
杨衒之:景明寺 杨衒之景明寺,宣武皇帝所立也。景明年中立,因以为名。在宣阳门外一里御道东。其寺东西南北,方五百步。前望嵩山、少室,
-
春池水暖鱼自乐,翠岭竹静鸟知还。莫言叠石小风景,卷帘看尽铜官山。
-
海水渤潏,人罹鲸鲵。蓊胡沙而四塞,始滔天于燕齐。何六龙之浩荡,迁白日于秦西。九土星分,嗷嗷栖栖。南冠君子,呼天而啼。恋高堂而掩泣,泪血地而成泥。狱户春而不草,独幽怨而沉迷。兄九江兮弟三峡,悲羽化之难齐
-
精品唐诗之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
-
嘉鱼荐宗庙,灵龟贡邦家。应龙能致雨,润我百谷芽。蠢蠢水族中,无用者虾螅形秽肌肉腥,出没于泥沙。六月七月交,时雨正滂沱。虾蟆得其志,快乐无以加。地既蕃其生,使之族类多。天又与其声,得以相喧哗。岂惟玉池
-
这首诗的作者热情地塑造出一个襟怀嵚崎磊落,慷慨豪勇,报恩酬知己,不畏死难的剑客形象,借以寄托自己的人格理想 。真可谓志陵山岳,气吞江海, 撼人心魄。 开头两句凌空起笔,描写饯别的场面和剑客的出门。酒宴将散 ,剑客的豪兴借酒而发,遂拔
-
赏花而花已开,诗人常有不逢时之叹,但此诗却加了一个“他日未开”;不管是未开或已谢,总会令人有些感慨。作者从“他日未开今日谢”,引申出“嘉辰长短是参差”的结论,自然能引发读者的共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此的“参差”之事,实在很多,却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