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客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热情地塑造出一个襟怀嵚崎磊落,慷慨豪勇,报恩酬知己,不畏死难的剑客形象,借以寄托自己的人格理想 。真可谓志陵山岳,气吞江海, 撼人心魄。
开头两句凌空起笔,描写饯别的场面和剑客的出门。酒宴将散 ,剑客的豪兴借酒而发,遂拔剑起舞, 慷慨高歌 ,歌罢出门,扬长而去。“拔剑”二字点出 剑客的身分,一个“绕”字,隐写剑客且歌且舞的场面,十分生动传神。我们可以想见,酒酣之际,拔剑起舞,旁观者可以一睹剑客高超的剑术及风采;舞剑作歌,人们又可以从其歌词中了解其超凡脱俗的情怀,在情绪上深受感染;而剑客高歌方罢,不顾而去,态度是那样毅然决然,毫无留恋之态,表现出一副大丈夫的英雄气概,又该是何等令人赞叹。这里,“歌终”的“终”字和“便”字的衔接使用,极见功力。应该说仅此开头二句 ,剑客英雄豪迈的形象已跃然纸上。 三、四句描绘此剑客出门之后,踏上行途的景象。
“西风满天雪”,这是北方冬季的大自然特有的最雄浑壮丽的画图。诗人把剑客放到如此西风狂啸,漫天大雪纷飞的背景衬托之下,有力地烘托出剑客的英雄气质 。风雪茫茫,天地浩大,中有一人,持剑独立, 瞻视前路..,那该是怎样的形象,如何的气度!更妙的是 ,作者还要对剑客问上一句“何处报人恩”, 意思是说,这样大的风雪,连道路都难以识别,你到哪里去替你的恩人寻仇找敌为他报仇,来报答他对你的知遇之恩呢?表面上这是对剑客的置难之词,却是赞扬他下定决心,不为风雪所阻,不辞艰苦,一定要达到目的的坚定信念。
接下“勇死寻常事,轻仇不足论”二句,正面议论;点出此剑客固然可以为酬知己而勇赴死难;但他也决不是那种气量狭窄,为睚眦之怨而轻生舍命的亡命徒。这里强调了剑客的有胆有识,襟怀开阔,使其思想境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但这两句的妙处还不仅在于此,它又暗示了此剑客的外出“报人恩”,是一次重大的有意义的行为。
最后,全诗以“翻嫌易水上,细碎动离魂”作结,赞扬此剑客的豪气更在战国时代为燕太子丹去行刺秦王的荆轲之上。荆轲的勇敢事迹见于史记·刺客列传 ,书中描写太子丹及其宾客在易岸送别荆轲的场面 ,历来脍炙人口:“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 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 还 !’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而此剑客却嫌荆轲的反复悲歌,感伤别离,感情未免过于细腻缠绵了,可见二人比较,自有高下之分。
齐己是一位僧人,这首诗写得这样豪壮刚猛,肝胆照人,可见他并未完全心归禅寂,超然物外。
-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作品赏析【注释】:唐玄宗的后期,政治由开明转为腐败。他宠任宦官,使这些人凭藉
-
秦可卿是宁国府的大奶奶,身份不低,可她没什么戏份,按照小说的创作套路原则,她也没什么重要情节,到十三回她就彻底休息了。可是,她如何
-
道教内丹炼养经典。三卷。施肩吾传。成书于五代时期。(撰者事迹参见“《西山群仙会真记》”条) 该书题名为钟离权述,吕洞宾集,施肩吾传。采用问答的形式,系统地论述了内丹修炼的十八个问题。 该书首论真仙。谓
-
清·蒲松龄万历间1,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辄被啖食2。适
-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教无疑》 读书没有疑问的时候,须要提出疑问;有了疑问一定要寻求答案,再达到没有疑问的境界。宋·朱熹《学六·读书法》:“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教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
《招隱士》者,淮南小山之所作也。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怀天下俊伟之士。自八公之徒,咸慕其德,而归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辞赋,以类相从,故或称小山,或称大山。其义犹《诗》有《小雅》、《大雅
-
白雪覆盖着我的童年窗外,下着雪花。课前学生在齐声欢唱《童年》, “……有张成熟与长大的脸……”歌声里,我恍然发现童年的自己离现在很
-
弱岁游玄圃,先容幸弃瑕。名劳长者记,文许后生夸。鷃翼尝披隼,蓬心类倚麻。继酬天禄署,俱尉甸侯家。宪府初收迹,丹墀共拜嘉。分行参瑞兽,传点乱宫鸦。执简宁循枉,持书每去邪。鸾凤标魏阙,熊武负崇牙。辨色宜相
-
道教东派内丹炼养丛书。九卷。明陆西星撰。成书于明隆庆间。 陆西星,字长庚,号潜虚。生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卒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扬州兴化县人。因九次乡试,均未得中,遂弃儒从道,为方
-
【4060】合作思维:从单兵作战到合作共赢的工作新逻辑(孙法平著,人民日报出版社,19 7万字,2018年10月第1版,45 8元)△10章:[1]学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