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斯基,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作品分析
【介绍】:
俄国画家、美学和表现主义*文学运动的杰出的理论家。
他生于莫斯科一富有家庭。1871年随父母去敖德萨,在这里读完中学并成为钢琴、大提琴的业余演奏者和业余画家。1886年入莫斯科大学攻读法律、经济,对绘画仍有极大的兴趣。1889年去沃洛格达调查种族史,在调查过程中对俄国民间绘画彩色艳丽的非写实风格,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沃洛格达的民间绘画对康定斯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893年他获得博士学位并在大学任教。1896年赴德国慕尼黑学院进修,立志成为画家。1900年在慕尼黑结业。此后与现代派艺术发生了联系。他的作品开始接受新印象派的点彩技法,运用表现主义和法国野兽派强烈的非写实的色彩,作品中透露出莫斯科的圣像画和沃洛格达民间绘风的痕迹,有时还运用带有亚洲味道的紫色图案。1903年在英国举办个人画展。1904年在波兰举办个人画展。1903-1908年漫游。1909年开始向抽象画演进。1911年发表著名美学论文论艺术中的精神因素(一译精神谐调的艺术)。1913年出回忆录。1909年参加创办“新美术家协会”。1911年又另行创立“青骑士”美术团体。“青骑士”对于表现主义文学和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一次战时回俄国。1918年任莫斯科美术院教授。1919年创立艺术文化研究所,同时任莫斯科绘画博物馆馆长。1920年任莫斯科大学教授。1921年又创立俄国艺术科学院。此时的绘画已经达到了完全抽象化的境地。1921年末,因不满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提出,离俄赴柏林。此时,康定斯基已是国际驰名作家。1922年来到魏玛,在著名的包豪斯建筑和实用美术学院任教。此时的作品开始以圆和三角为主要形式,向几何的抽象演进。典型作品是在黑圆圈中、一个中心、黄红蓝、三个声音等。1926年发表第2部美学专著从点和线到面。1928年入德国国籍。1933年德国警察包围包豪斯学院,他被迫迁居巴黎。1939年入法国国籍。晚期作品为作者慕尼黑时代的有机风格与包豪斯时代的几何风格的综合。典型作品有紫的优势、主曲线、十五、温和等。
康定斯基的表现主义美学理论主要反映在他的两部论著论艺术中的精神因素和从点和线到面和一部回忆录中。康定斯基认为艺术作品是一种内在需要的外在表现。这“内在需要”就是一种无言的洞察力,无可名状的直觉、基本的感情以及各种下意识和无意识等。“内在需要”说为表现主义文学向内心世界的掘进提供了理论依据,表现主义的口号恰恰是“不是现实,而是精神”。康定斯基还认为绘画中的色、线、形要成为足以表现思想的,唤起感情的视觉语言。这为表现主义文学直取本质,震撼心灵的艺术抽象化提供了理论依据。这种抽象化,在康定斯基是几何图形化,在表现主义文学是人物的类型化和表现手段的怪诞、象征与刺激的手法等等。
康定斯基的美学理论不但对表现主义的艺术与文学,而且对20世纪的美学各领域都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
河西猛士无人识,日暮津亭阅过船。路人但觉骢马瘦,不知铁槊大如椽。因言西方久不战,截发愿作万骑先。我当凭轼与寓目,看君飞矢集蛮毡。
-
《先秦散文·庄子·让王(节选)》原文鉴赏 子列
-
古城莽苍饶荆榛,驱马荒城愁杀人。魏王宫观尽禾黍,信陵宾客随灰尘。忆昨雄都旧朝市,轩车照耀歌钟起。军容带甲三十万,国步连营一千里。全盛须臾那可论,高台曲池无复存。遗墟但见狐狸迹,古地空馀草木根。暮天摇落
-
朱邸方酬力战功,华筵俄叹逝波穷。回廊檐断燕飞去,小阁尘凝人语空。幽泪欲干残菊露,余香犹入败荷风。何能更涉泷江去,独立寒流吊楚宫。
-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从之则
名言: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
这首词起句紧紧扣住题目中的“大风雨”,用“骤”和“驰”二字给人以迅疾、突兀的感觉,使“大风雨”具体化、生动化。但和“雨骤风驰”造成的急风暴雨式气氛相对应的舟和舟上的人,却活泼而惬意,驾着小船轻快地度过了溪湾。更让人惊奇的是大风雨中“江豚
-
帝重光,年重时。七十二候回环推,天官玉管灰剩飞。今岁何长来岁迟,王母移桃献天子,羲氏和氏迂龙辔。 作品赏析玉管:原文作玉(王官)。-----------------------------------
-
依然有味是青灯几年前写过篇小文《青灯》,开头抄了一首东坡尺牍,当然是照自己的“读”法“抄”的。文章连同所“抄”总共不到六百字,却居
-
《文帝累年节俭,富饶之畜。》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此篇咏的是芭蕉,而寓托的却是怀人之意。词之上片侧重写芭蕉的形貌。先描绘帘外摇动的翠影遮檐,又转写其掩映帘内之人和物,而后再写芭蕉之“芳心”裹泪,暗喻人心之愁聚,最后以空阶夜雨,梦回无眠烘衬愁情。下片侧重写怀人之思。过片承上片结处而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