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荣霞·凡间行路
闫荣霞·凡间行路
闫荣霞
符凡迪是一个我不认识的人。
我只是偶然看过他的一个视频,参加一个电视台举办的唱歌选秀大赛。
他吸引我的是他的职业,大屏幕上打出来的是“拾荒者”。
个不高,很长的头发,披在肩上。很收缩的站姿,两只手捧住话筒,双肩前拢。
92年从老家出来到深圳打工,同学给了他50块钱,坐大巴就花了35块。结果这里用工只招本地人;偶尔有招外地人的,又需要交押金。他从此走上拾荒之路,偶尔做做清洁工、洗碗工。
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年龄。父亲在他1岁多时去世,母亲没告诉过他哪年哪月生。本地户籍警说年满18岁才可以打工,我给你填18岁吧。所以,他现在是“40多岁”,多多少,多不多,不确定。
他是爱唱歌的,到酒吧应试过歌手也通过了,可是没有好的衣裳。
也有人给他介绍过对象,他很中意人家姑娘,可是他的条件又是这样。
所以,现在的他,就是一个40多岁的,不名一文的,没有房、没有车、没有家、没有妻、没有子、没有劳保和三险一金、没有救济,什么都没有的,老光棍。
可是他唱“朋友别哭”:“有没有一扇窗,能让你不绝望。看一看花花世界,原来像梦一场……朋友别哭,我依然是你心灵的归宿;朋友别哭,要相信自己的路。红尘中有太多茫然痴心的追逐,你的苦我也有感触。”
他还在安慰别人。
唱歌的时候,看着很远的地方,眼睛里没有热烈的神采,没有志在必得、胜在必得的欲望。就只是很安静地在唱。
无声无息,穿透人心。
观众起立,鼓掌,评委热泪盈眶。他说谢谢,谢谢,谢谢,我做梦也想不到会登上这么……好的舞台。这个“好”字,他有点迟疑,后来加重了语气,在他的世界里,这就是天堂。这样的声光电舞,这样的五色流离,这样的让他梦寐以求而又求之不得。真好啊,真好。
所以,谢谢舞台,谢谢观众,谢谢主持,谢谢评委。
他一直在感恩,心里没有怨恨。
他没有说我怎么会有这样的父母,怎么生在这样贫穷的家庭;也没有说我怎么会落到这样的境地,这是一个怎样狗屁不通的社会。
评委问他:“据说你还在帮助一个人的母亲,是吗?”
他没有详述事件原委,只是迫不及待表达愿望,说,一直以来,我的心里就有一个梦想,想要帮助更多的人。这样的人,会因为自觉受到错待而杀人吗?会因为食不饱衣不暖而报复社会吗?会因为出无车食无鱼怨恨人群吗?会因为无妻无子身边无人老来无靠自杀吗?
他没事的时候会看书,听音乐,唱歌。他甚至在书店里靠看图片上的口腔发音自学会了英语。他说了一句英语,发音很标准,意思是:“你没有办法改变你的过去,但是,你可以改变你的未来。”
我觉得他不是人。
——那些自己宁可挨饿也要喂养流浪猫狗的人也不是人。明明自己衣食无着,却还要给路边乞丐一枚硬币的也不是人。祈祷上天赐福天下所有受冻的人住高房暖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杜甫也不是人。
那个美女评委说:“谢谢你,我本来已经对这个舞台习以为常,是你让我找到了对这个舞台、这个世界的敬畏之心。”
是的,该说谢谢的是我们。因为我们知道感恩,却不感恩;知道敬畏,却无敬畏;知道顺从,却不肯顺从。我们不肯不抱怨,不肯不嚷骂,不肯不愤怒,不肯不钻营。
可是,哪怕常年心里雾霾深重,也瞥见了一线天空,青色的苍穹上镶着一双宁定、安慰的眼神。
——像行走人间的基督的眼神,像穿着百衲衣托钵行乞的佛陀的眼神。
只要你肯看,便能看见。只要你愿走,凡间行路,如同他们,亦可如神。
-
意味深长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是由我国内地作家、编剧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改编,由我国著名导演姜文执导的一部影片。
-
《山人劝酒》是乐府旧题,郭茂倩《乐府诗集》编此诗入《奉曲歌辞》。诗咏商山四皓健拔如苍松,落拓不羁,仙风道骨,青春不老,春风和煦向他送暖,蝴蝶翩翩为之起舞。作品着重称颂四皓“各守麋鹿志。耻随龙虎争”的高洁之志。尤其赞誉其以隐士的身份出山辅
-
古典主义是十七世纪兴起于法国,流行于西欧的一种资产阶级文艺思潮。从它的发生、发展到衰落,长达二百年之久。由于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提出以古希腊、罗马为典范,因而有古典主义之称。 作为文艺思潮的古典
-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一个美好的春夜。深邃的天空,星光眨动,银河浩渺;和煦的微风轻轻地
-
梅尧臣《览翠亭记》 郡城非要冲,无劳送还往;官局非冗委 1 ,无文书迫切。山商征材,巨木腐积,区区规规 2 ,袭不为宴处久矣。始是,太守邵公于后园池旁作亭,春日使州民游邀 3 ,予命之曰共乐。其后别乘
-
野人日日献花来,只倩渠侬取意栽。高下参差无次序,要令不似俗亭台。
-
北宋诗人林逋字君复,钱塘(今杭州)人,早年放浪江淮,后隐居孤山,种梅养鹤,不婚不仕,人称其“梅妻鹤子”。平时徜徉湖山,吟诗作画,其《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一首,被誉为咏梅绝唱。死后即葬孤山,仁宗谥号和靖先生。林逋的洁志高行受到历代文人的崇敬,赞辞累世不穷。如北宋苏轼《书林逋诗后》,南宋吴锡畴《
-
唐·元结浯溪之口1,有异石焉。高六十丈,周回四十余步。面在江口2,东望浯台3,北临
-
宋王偃 ① 恶楚威王,好言楚之非,旦日视朝,必诋楚以为笑,且曰:“楚之不能,若是甚矣!吾其得楚乎?”群臣和之, 如出一口。于是行旅之自楚适宋者, 必构楚短以为容。国人、大夫传以达于朝。狃 ② 而扬。遂
-
明·赵南星2一秀才买柴,曰:“荷薪者过来3!”卖柴者因“过来”二字明白,担到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