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高塔
一座高塔
本篇是寓言,是一个人生的寓言。让我先来一首歪诗罢:
世间有高塔,
分成一百层。
初升似极易,
愈上愈难登。
“塔”指人生,“层”指年岁。我们虽有活至百岁以上者,但大多数人总不能有此高寿。所以我只把它分成百层。初升之时,即孩提之时,我们既不知道天之高,又不知道地之深,内有父兄的保护,外受师长的训导,一年一年地度上去,全不觉得困难。到后来,到长大成人之后——即升到二十余层,三十层,或四十层的时候——我们非自寻衣食不可,非自觅相当之职业不可。觅到职业,又非谋迁升不可。得到迁升,又非防降罚不可。种种烦恼,种种“吃力不讨好”的情形,无不随时发生,随地发生,这不是愈上愈难么?
上面我已经把高塔的大意,即人生的过度,写明白了。现在我继言塔的内部:
塔分百层,它的梯子九十九。每梯分为十二步,高低不一,并且都不稳固。别的高塔,我们可以攀登,或不攀登;这个高塔,我们一定要攀登,我们绝无不攀登的自由。攀登第一梯,第二梯……第九、第十梯的时候,除少数缺乏天然力者之外——我们有人帮助,所以不大困难,总能上升。等到攀登第十五、六层,或第廿二三层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自己努力——吃苦得很。
塔中无窗而有小孔。孔即视孔,藉此得以通气,并得略见外界。
你每次攀上一层,在同层的人必侧目而视,在下层的人则表示嫉妒。倘然你经过千辛万苦,果然爬到第六十层,第七十层,第八十层,那末同层或异层的人一定假心假意地高呼“恭贺恭贺”!其实他们想打把势,想你招待他们。然而世界上能够爬到七八十层者很少。有时我们爬不上第一梯;有时爬了三、四梯,八九梯,或者廿二三梯,卅五六梯,就被迫而停止了。
我在前面已经说过:“这个高塔,我们一定要攀登,我们绝无不攀登的自由。”这个高塔,还有一种坏处:我们在上升之后,无论如何,不能下回。我们到了第五十层,决然无法再回到第四十九层。
寓言完了,再来一首四言歪诗,以为结束罢:
奇哉,高塔;
高塔,奇哉!
爬得上去,
爬不回来!
原载一九四四年八月二日新中国报
-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 思接千载; 悄焉动容, 视通万里;吟咏之间, 吐纳珠玉之声; 眉睫之前, 卷舒风云之色; 其思理之致乎? 故思理为妙, 神与物游。
名言: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 思接千载; 悄焉动容, 视通万里;吟咏之间, 吐纳珠玉之声; 眉睫之前, 卷舒风云之色; 其思理之致乎? 故思理为妙, 神与物游。 注释: 悄焉: 犹“寂然”
-
【注释】:
-
[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
-
我从中国的一隅遥望八十年前的那一段路程那用血和意志写就的路标犹如夜空中的繁星把我的眼睛照亮我知道那一段路程被丈量成两万五千里那一次
-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唐·杜甫《前出塞》,胸怀远大类名言句子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出处】唐李白《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 》。 【意思】白发三千丈,因为心中愁苦 才会有这么长。不知明镜里,从何处染 上了这一头白发?缘:因为。个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广东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必背古诗词,内容包括20162017年广东省学业考试语文古诗文背诵篇目(13篇),高中语文会考必背古诗词,2018高中学业水平语文古诗词默写考哪些。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简单美景 2016年广东省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古诗文背诵篇目练习班别座号姓名1.《劝学》(荀子)君
-
子之武城 ① ,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 ② ,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 ③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
-
爱此诗家好,幽轩绝世纷。澄宵半床月,淡晓数峰云。远意经年就,微吟并舍闻。祇应虚静处,所得自兰芬。
-
仕宦之法,清廉为最,听讼务在详审,用法必求宽恕,追呼决讯不可不慎。|什么意思|大意|注
《仕宦之法,清廉为最,听讼务在详审,用法必求宽恕,追呼决讯不可不慎。》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