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自白
【3571】社会调查自白
(费孝通著,北京出版社,9万字,2017年10月第1版,34元)
△共8个部分:①引子;②社会调查概述;③民族调查;④农村调查;⑤家庭调查;⑥小城镇调查;⑦知识分子和智力资源调查;⑧社会学的重建和发展。
○费孝通(1910-2005),江苏吴江人。蜚声中外的大学者、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主要著作有江村经济民族与社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行行重行行等。
○钱灵犀认为:“费孝通笔下对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农民,有许多精彩而深刻的论述。特别是他在乡土中国中对中国社会的分析,过了四五十年之后再看,仍觉得有重要参考价值,发人深省,就如同鲁迅著作中对中国人的剖析。”
○选择调查课题的一般原则是既要考虑实际和理论的意义,即它的迫切性;又要充分估计到它的可行性,要力所能及。
○从我国历史上看,中国人开始使用“民族”这个词汇,是在汉族人民反对清朝统治中国的时候。“民族”这个词可能是梁启超那批人从日本引进的。
○学问不宜分得太细;学问不是文学,不能用华丽的修辞掩盖学术上的缺失。做学问要用自己的腿走路。
○一个课题的研究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确定题目、制定计划、实施调查和分析总结。
○他在1957年有篇很出名的文章“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周恩来总理认为,这篇文章“把知识分子心灵深处的一些想法都说出来了”。
-
一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本题作《别东鲁诸公》,另有一种唐人选本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是李白最有代表性的名篇之一。 公元七四二至七四四年(唐玄宗天宝元年至三年),李白在长安为唐玄宗翰林供奉。由于政
-
《盼望》是一首由艾青创作的新诗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盼望和期待的心情。读完这首诗,我深感作者在表达情感方面的独到之处。 诗中,作者展现了对光明的渴望,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他用“零厘米的云朵”、“悬挂在世界四面的天空”等形象的描写,将盼望与广阔的天空相联系,给人以无边无际的感觉。 同时,作者还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例如,他用“一朵美丽的云”、“蹄间扬起的飞花”等词语,细腻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通过阅读,我发现《盼望》中的每一个字都充满着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出处】唐张继《枫 桥夜泊 》。 【意思】月渐西沉,满天霜落,乌鸦孤啼。诗人夜泊江边,面对江枫渔 火,愁思起伏,久不能寐。遥闻
-
一大早,邹六的屁股刚沾到老板椅上,办公室的小王就领着一个络腮胡子匆匆走了进来,小王说:“老板,這个人要见您。”邹六用疑惑的眼神上下
-
济南春好雪初晴,行到龙山马足轻。使君莫忘霅溪女,时作阳关肠断声。
-
全名《佛说观无量寿经》,简称《观经》。佛教净土宗经典。通行译本为一卷。西域僧人畺良耶舍译。成书于南朝宋元嘉年间。 畺良耶舍,汉译名为“时称”。生于晋太元八年(383年),卒于宋元嘉十九年(442年),
-
【5471】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著,中央文献出版社,31万字,2018年12月第1版,80元)△这本书收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关于坚持
-
《西洲曲》是古代文人之一元稹的作品,该诗描绘了西洲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情感的语言,让读者仿佛亲临西洲、感受到了远方的美丽和温暖。稹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着浓厚的草木自然的诗意。通过《西洲曲》,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也可以对大自然产生更深的共鸣。总之,这首诗词不仅具有高度艺术性,还表达了一种人与自然和睦共处的理念。
-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李白的诗句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翻译: 小时候不懂得月亮,以为它像一张白玉盘子。 又觉得它像是瑶台上的明镜,飞在蓝天白云之间。 上一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下一句: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出处】唐·李白《古朗月行》。【意思】小时候不知道月亮是什么, 把它叫做白玉 -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危呼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始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