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的泥土:颜料发明史
【4156】明亮的泥土:颜料发明史
(〔英〕菲利普·鲍尔著,何本国译,译林出版社,30.75印张,2018年3月第1版,88元)
△14章:[1]注视者的目光:画室里的科学家;[2]撷取彩虹:关于颜色的物理学和化学;[3]火神的熔炉:古代的颜料技术;[4]秘方:炼金术的艺术遗产;[5]光影大师:文艺复兴的荣光;[6]古老的黄金:简朴调色板的复兴;[7]多彩的金属:合成色料与颜色化学的黎明;[8]光的统治:印象派的明亮效应;[9]对紫色的激情:染料,以及颜料的工业化;[10]午夜暗影:关于蓝色;[11]时间这个画家;[12]捕捉颜色:艺术如何在复制中显现;[13]心胜于物:在现代主义中作为形式的颜色;[14]纯粹的艺术:新的材料、新的视野。
〇让·杜布菲(1973):“没有颜色这种东西,只有带颜色的材料”。菲利普·古斯顿:“颜料到底是什么?有色的泥土罢了。”
〇直到17世纪,三种现代原色,即红色、黄色和蓝色,才得到确立。
〇达·芬奇:“绘画就是,光影组合与所有简单和复杂色彩的多彩品质紧密结合在一起”。莱昂、巴蒂斯塔、阿尔贝蒂,论绘画:“我希望,所有种类的颜色尽可能地以一定的优雅和愉悦出现在绘画中”。
〇化学家威廉·卡伦(约1766):“化学是这样一门艺术……就各种艺术意图来说,化学能产生比任何天然产物更为适用的多种人造物质”。
〇1961年加加林:“从太空中看,地球是蓝色的”。
〇原则一如既往,技术却日新月异。
〇梵高说过:“未来的画家是此前从未有过的着色师”。
〇作者搅动炼金术的坩埚,聆听画家与画材商的争执,又拈起科学家的色卡和棱镜,细腻地谱写出梦想家与手艺协力合作、发明新颜料的漫长故事:千百年来,艺术需求刺激了化学工艺的演进,绘画乃至整个社会生活的色彩谱系又因科学而扩张。名画背后的科技革新,给人们带来了理解西方艺术史的独特维度。
-
先生二十年东鲁,能使鲁人皆好学。其间张续与李常,剖琢珉石得天璞。大圭虽不假雕瑑,但未磨礲出圭角。二生固是天下宝,岂与先生私褚橐。先生示我何矜夸,手携文编谓新作。得之数日未暇读,意欲百事先屏却。夜归独坐
-
一穿过一片高粱地,便来到冬枝的小山村。王秋林在村头一站,自觉就像一棵落光叶子的树,露出了许多的枯枝、疤痕甚至几个蜂窝和鸟巢,不光街
-
【4296】领导治要58讲(杨子江、杨宝藏著,中国财富出版社,26 4万字,2018年11月第1版,48元)三部分(58讲):[1]直面领导自己的问题;[2
-
新辞将印拂朝缨,临水登山四体轻。犹念天涯未归客,瘴云深处守孤城。
-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群动翛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云輧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金霞昕昕
-
古文观止·张謇·儿子怡祖字说 前儿之生十有三
-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年),沛县丰邑(今江苏丰县)人。秦朝末期曾经当过泗水亭长。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篆刻印章,内容包括书法篆刻印章,描写印章的诗句,篆刻印章作品欣赏去哪。印章的艺术美:欣赏印章可以从印文来赏鉴:鉴赏印章文字,先要把握艺术表现手法的特征,如书法、章法、刀法,再要体会印文内容中蕴含的情趣、意味
-
阿豺 ① 有子二十人。阿豺谓曰: “汝等各奉吾一只箭。”折之地下。俄而命母弟 ② 慕利延曰:“汝取一只箭折之。”延折之。又曰: “汝取十九只箭折之。”延不能折。阿豺曰: “汝曹知否?单者易折, 众则难
-
层构严清禁,披图烂宝文。虹蜺光照物,龙凤势腾云。妙极功归一,真随体自分。孝思遵宝训,圣业广惟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