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节度使称太尉》译文与赏析
节度使称太尉
节度使称太尉
【原文】
唐节度使[1]带[2]检校官,其初只左右散骑常侍,如李愬在唐邓时所称者也,后乃转尚书及仆射、司空、司徒,能至此者盖少。僖、昭以降,藩镇盛强,武夫得志,才建节[3],其资级已高,于是复升太保、太傅、太尉,其上惟有太师,故将帅悉称太尉。元丰定官制,尚如旧贯。崇宁中,改三公为少师、少傅、少保,而以太尉为武阶之冠,以是凡管军者,犹悉称之。绍兴间,叶梦得自观文殿学士,张澄自端明殿学士,皆拜节度。叶尝任执政,以暮年拥旄[4],为儒者之荣,自称叶太尉。张微时用邓询武给使恩出身,羞[5]为武职,但称尚书如故,其相反如此。
【注释】
[1]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2]带:兼管。[3]才建节:执持符节。古代使臣受命,必建节以为凭信。[4]拥旄(máo):持旄。借指统率军队。[5]羞:不愿意。
【译文】唐朝的节度使兼带检校官,开始时只带左右散骑常侍,如李在唐州(今河南唐河)、邓州(今河南邓州)所称谓的那样,后来就转任尚书及仆射、司空、司徒,不过能达到这一步的也很少。僖宗、昭宗以来,藩镇日益强盛,尚武者得志,节度使赐给符节和斧钺,因为资历等级已经很高,于是再升也只能还是太保、太傅、太尉,在他上面只有太师,所以将帅都称太尉。宋神宗元丰时制定官制,还依照惯例。徽宗崇宁年间,改三公为少师、少傅、少保,而将太尉作为武官官衔之首,所以凡是掌管军队的官位,仍旧称太尉。宋高宗绍兴年间,叶梦得自观文殿学士,张澄自端明殿学士,都称为节度使,叶梦得曾担任执掌国政,暮年时期拥有军队,为儒者之荣,自称叶太尉。张澄低贱时通过邓洵武给予一个使恩出身才得以做官,因此以武职为羞,只好自称尚书,不愿称太尉。二人就是如此相反。
【评析】
太尉是秦汉时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秦朝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为“三公”,后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因此最高阶级的武将和管理军队的官员都称太尉。叶梦得、张澄两个人一个以称“太尉”为荣,另一个则不愿称“太尉”,实际上反映了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宋朝吸取了唐朝藩镇为祸的前车之鉴,将禁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殿前都指使司率领,一部分由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司率领。后来,后者又分为马军司和步军司两部分。到此,禁军分由三个衙门统率,称为“三衙”。三衙统率军队,却无权调动。调动权归属文官主持的枢密院。两者之间互相限制,但实际上却是以文制武。长期的结果,就形成了文官歧视武将的心理,即使狄青这样的名将也被文官猜忌。欧阳修在嘉祐元年上书请罢狄青,洋洋数千言,举不出一条得力罪证,不得不假托虚妄的阴阳五行说,把当年的水灾归罪于狄青。文彦博请罢狄青时,宋仁宗说“狄青是忠臣”,文彦博立即反驳“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一句话点破其中奥秘。所以“正途”出身的叶梦得老年拜节度使,自称太尉正好过过“文武双全”的瘾,而“非正途”出身的张澄就不愿意称太尉,就是怕受到莫名其妙的歧视。
-
屈原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珮宝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
-
幽怀不能写,行此春江浔。适与佳节会,士女竞光阴。凝妆耀洲渚,繁吹荡人心。间关林中鸟,亦知和为音。岂无一尊酒,自酌还自吟。但悲时易失,四序迭相侵。我歌君子行,视古犹视今。
-
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门里出去。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到处是阳光,不像射破屋里阴深的那样明亮;到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气。就是
-
韩退之送廖道士序 五岳于中州,衡山最远;南方之山,巍然高而大者以百数,独衡为宗。
-
凤楼南面控三条,拜表郎官早渡桥。清洛晓光铺碧簟,上阳霜叶剪红绡。省门簪组初成列,云路鸳鸾想退朝。寄谢殷勤九天侣,抢榆水击各逍遥。
-
初谓鹊山近,宁知湖水遥。此行殊访戴,自可缓归桡。湖阔数千里,湖光摇碧山。湖西正有月,独送李膺还。水入北湖去,舟从南浦回。遥看鹊山转,却似送人来。
-
昔者先王之时,学校遍于天下,里闾田亩之民皆不鄙而教之。|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昔者先王之时,学校遍于天下,里闾田亩之民皆不鄙而教之。》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兼天下而爱之。出处:《墨子·卷七》解析:墨子,姓墨名翟,生卒年不详,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墨子
-
《 宿建德江 》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题解】 唐代孟浩然的五言 绝句。建德江,即今浙江省新安 江,由于经过建德县,所以这样称 呼。孟浩然曾漫游吴越
-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三国魏·阮藉《咏怀》,胸怀远大类名言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