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辞类纂《苏子瞻志林 鲁隐公》全文
苏子瞻志林 鲁隐公
公子翚请杀桓公以求太宰。隐公曰:“为其少故也,吾将授之矣。使营菟裘,吾将老焉。”翚惧,反谮公于桓公而弑之。
苏子曰:盗以兵拟人,人必杀之。夫岂独其所拟,涂之人皆捕击之矣。涂之人与盗非仇也,以为不击,则盗且并杀己也。隐公之智,曾不若是涂之人也,哀哉!隐公,惠公继室之子也。其为非嫡,与桓均尔,而长于桓。隐公追先君之志而授国焉,可不谓仁乎?惜乎其不敏于智也。使隐公诛翚而让桓,虽夷、齐何以尚兹。
骊姬欲杀申生而难里克,则优施来之;二世欲杀扶苏而难李斯,则赵高来之。此二人之智,若出一人,而其受祸亦不少异。里克不免于惠公之诛,李斯不免于二世之虐,皆无足哀者。吾独表而出之,以为世戒。君子之为仁义也,非有计于利害。然君子之所为,义利常兼,而小人反是。李斯听赵高之谋,非其本意,独畏蒙氏之夺其位,故勉而听高。使斯闻高之言,即召百官,陈六师而斩之,其德于扶苏,岂有既乎?何蒙氏之足忧?释此不为,而具五刑于市,非下愚而何?
呜呼!乱臣贼子,犹蝮蛇也。其所螫草木,犹足以杀人,况其所噬啮者欤?郑小同为高贵乡公侍中,尝诣司马师。师有密疏未屏也,如厕还,问小同:“见吾疏乎?”曰:“不见。”师曰:“宁我负卿,无卿负我。”遂鸩之。王允之从王敦夜饮,辞醉先寝。敦与钱凤谋逆,允之已醒,悉闻其言,虑敦疑己,遂大吐,衣面皆污。敦果照视之,见允之卧吐中,乃已。哀哉小同,殆哉岌岌乎允之也!孔子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有以也夫!
吾读史,得鲁隐公、晋里克、秦李斯、郑小同、王允之五人,感其所遇祸福如此,故特书其事。后之君子,可以览观焉。
-
在我过去四十余年的生涯中,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马湖的时候了。十年以来,白马湖已成了一个小村落,当我移居的时候,还是一片荒野。春晖中学的新建筑巍然矗立于湖的那一面,湖的这一面的山脚下
-
《巢林宜择木,结友使心晓.》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巢林宜择木,结友使心晓。》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晋·谢惠连《相逢行》,良朋贤友类名言句子
-
作者: 高海夫 【本书体例】
-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 ① 》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 ②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 ③ ,惟余莽莽 ④ ;大河上下 ⑤ ,顿失滔滔 ⑥ 。山舞银蛇 ⑦ ,原驰蜡象 ⑧
-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
交友类名言赏析《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
-
论题解析 [解题]尊严(dignity),指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说法并不十分确切。真正的尊严决不取决于身份和地位,尊严是高尚的人格,是一种价值观,一种自立、奋斗的精神。尊严不仅是个
-
欲伴骚人赋百篇,归心要及菊花前。明朝知覆谁家瓿,犹有桓谭道必传。
-
古文·极乐寺纪游 袁宗道高梁桥水(1),从西山
-
【评解】 这首词明写春景,暗抒离情。上片写眼前景色。水流歌断,春风又暮,从而引起往事的怀念。下片写梦境。碧水黄沙,梅花无数,而月随人去,花自无语。全词抒情委婉,含蓄蕴藉,幽美清雅,饶有韵致。 【集评】 薛砺若《宋词通论》:
-
补吏多下迁,罢归聊自度。园庐既芜没,烟景空澹泊。闲居养痾瘵,守素甘葵藿。颜鬓日衰耗,冠带亦寥落。青苔已生路,绿筠始分箨。夕气下遥阴,微风动疏保草玄良见诮,杜门无请托。非君好事者,谁来顾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