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与祖先:近世中国四百年社会经济的常与变
【4107】家族、土地与祖先:近世中国四百年社会经济的常与变
(〔美〕易劳逸著,重庆出版社,29万字,2019年1月第1版,69.80元)
△共10章:[1]人口:增长与迁徙;[2]中国社会的家庭和个体;[3]神、鬼和祖先:民间信仰;[4]农业:概况;[5]20世纪早期中国农民的贫困化;[6]帝制时代晚期的商业:贸易工具和贸易地理;[7]帝制时代晚期的制造业:失败的工业革命?[8]西方社会影响下的商业和制造业;[9]现代化早期的新社会阶层;[10]社会当中的“阴”:秘密社团、土匪及纠纷。结论:常与变。
〇这本书从全球史的视角考察了1550至1949年近四个世纪中国社会在经济基础、社会形态和精神信仰层面的巨变,是了解16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变革的权威著作。
〇自1400年至1850年,中国人口数量增长了六倍,中国的社会面貌也因此发生了改变:村庄越来越密集,集镇数量越来越多。
〇帝制时代晚期中国社会在农业技术方面的确没有发生变化,但商业活动水准却提升很快,而这深刻地改变了世代生活在村落里的人们的生活和生产。
〇20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中国农村的基本问题,简单地说,就是农民的收入降低到不足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所需的程度。中国农村真正的问题是人民的饥饿问题。”
〇影响农民生计的诸多因素:包括人口增长、田租的影响、农业商品化、传统手工业的命运、社会侵蚀、政治崩溃等。
〇所有在这个区域内活动的农民基本都讲同一种方言或拥有同一种口音,而与相邻区域有着明显区别。此外,秘密社团组织和寺庙活动一般也以基层集市区域为基础。对于农民来说,每个基层集市区域都是特定的文化单位。
〇自唐代开始,中国人就把鸦片作为药材使用了,但吸食鸦片却是从17世纪开始的。
〇在“南京十年”(1927-1937),中国的现代银行业实现了最初的繁荣,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资产上都实现了成倍增长。
〇社会的多元化及社会价值观的转变,比起同时期充满暴力的剧烈政治动荡更具变革性功效。
〇1906年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1.5万多人,其中8000多人都是政府资助的。
〇帝制时代,联接国家与社会的桥梁是士绅,士绅是国家与民众之间的中介人。
〇对于饱受贫穷、遭受不公正待遇及处于不安全状态的劳苦大众来说,这个神秘世界比那个由贵族和精英所主导的世界更有吸引力,因为他们能通过参加秘密社团组织、当土匪或参加大规模血腥械斗,获得在“阳”世界中无法获得的财富、安慰或报偿。
〇“兵匪不分”。20世纪初期,兵匪是影响中国经济环境和人民福祉的重要因素。
〇中国社会在20世纪爆发的三大革命:1911年的共和革命,1927年的国民革命和1949年的共产主义革命——在一定程度上都孕育于这种集体暴力的大环境。
〇现代革命并非是对传统起义暴力形式的延续,相反,它的目标是消灭暴力。
-
《见有闭门读书,师心自足,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见有闭门读书,师心自足,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北齐·颜之椎 《颜氏家训·勉学》,
-
朱亥已击晋,侯嬴尚隐身。时无魏公子,岂贵抱关人。余亦不火食,游梁同在陈。空馀湛卢剑,赠尔托交亲。
-
范成大 春日(其二)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晚春(其三) 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卖茶。 夏日(其一) 梅子金黄杏子肥
-
帆带夕阳千里没,天连秋水一人归。|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帆带夕阳千里没,天连秋水一人归。》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沧浪诗话》 一类,宋苕溪严羽仪卿著。列诗辩、诗体、诗法、诗评、诗 (考) 证,定诗宗旨,正变得失,议论痛快,识高格当。 (高儒 《百川书志》) 诸家诗话,不过月旦前人,或拈警句,或拈瑕句,聊复了一段
-
白发生来三十年,而今须鬓尽皤然。歌吟终日如狂叟,衰疾多时似瘦仙。八戒夜持香火印,三元朝念蕊珠篇。其余便被春收拾,不作闲游即醉眠。
-
【3519】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叁,文学卷(陈晋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40万字,2017年1月第1版,248元<全四册>)△骚体是有民主色彩的,
-
行摇云髻花钿节,应似霓裳趁管弦。艳动舞裙浑是火,愁凝歌黛欲生烟。有风纵道能回雪,无水何由忽吐莲?疑是两般心未决,雨中神女月中仙。
-
纵笔 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导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注释】 (1)此诗约作于哲宗绍圣四年(1097)初春,作者年六十二岁,被贬惠州,此时寓居嘉佑寺。纵笔:当是随笔之意。 (2)
-
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众女妒蛾眉,双花竞春芳。魏姝信郑袖,掩袂对怀王。一惑巧言子,朱颜成死伤。行将泣团扇,戚戚愁人肠。 作品赏析【注释】:[1]死一作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