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范成大

春日(其二)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晚春(其三)

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卖茶。

夏日(其一)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秋日(其八)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在我国文学史上,田园诗或许可以溯源至诗经·豳风·七月,而自觉地进行田园诗的创作,则是从东晋陶渊明开始的。陶渊明既写劳动,又写归隐,为田园诗提供了模式。到了唐代,王维只写归隐,不写劳动;中晚唐的诗人们虽然也写过一些反映田家苦的作品,但已超出田园诗的范围。只是到了南宋四大家之一的范成大手里,才把劳动、隐逸和田家苦这三者归拢一起,谱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田园交响乐章。“他晚年所作的四时田园杂兴不但是他的最传诵、最有影响的诗篇,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钱钟书宋诗选注)

大型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共有六十首,原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每组十二首,是范成大六十一岁在故乡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石湖养病时写下的。这里选录的四首着重写田园风光,写劳动,反映了田园生活的一些侧面。

春天是农事的开始,“春日”其二便是写田地从冬眠中苏醒,万物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冰雪严寒中封冻的土壤,承受着春天和暖的气息,已经完全融化,变得润泽起来,好象要活动一下身子似的,再加上那一阵阵春雨着意滋润,更象催生婆一般在催动春事。诗的开头一句,把“土”和“雨”都人格化了,使人仿佛可以嗅到泥土的芳香,感受到生命的跃动。接着,诗人用田野上“万草千花”遍地开放,以及屋后荒地上草色青青、野花朵朵,来进一步渲染春天的气息。但诗人似乎还嫌不足,凭着敏锐的诗的触觉,又捕捉住了一种极富特征的景物:邻居家的竹鞭(竹的地下茎)上萌生的嫩笋,竟然钻过墙头,在自家的屋子里破土而出了。有了这一笔,诗中的画面更凭添了盎然的春意和蓬勃的生机。这首诗也因为诗人这一新奇、独特的发现而大为增色。

“晚春”其三,可以说是田园小景与风俗画的结合。诗人眼捷手快地摄下了一幅田园小景:一双美丽的蝴蝶轻轻地拍着翅膀,飞到金灿灿的菜花丛中去了。这大概得力于江西诗派中坚吕本中的“活法”,与杨万里“写生”的绝技颇有几分相近。自从庄周做了个迷人的“蝴蝶梦”(庄子·齐物论)之后,蝴蝶这一可爱的小生灵就以富有诗意的形象进入了古代作家们的创作,大诗人李白就写过“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长干行其一)的诗句,杜甫也有过“留连戏蝶时时舞”(江上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的歌唱。这里由“蝴蝶”和“菜花”所构成的颇为别致而又带有野趣的小景,从一个新的角度显示了田园风光的美。

三月的乡村是宁静的(虽然农民们在整日不停地劳作),但有时这种宁静却被打破:群鸡忽然惊起,飞过篱笆,狗子守在洞里乱叫,——那是城镇上的行商到乡间卖茶来了。诗的三、四两句描写了这样一幅风俗画,或许可以使我们窥豹一斑:南宋时期城市商业的发展,必然要与农村市场发生联系,使处于封闭状态的农村自然经济出现了缺口;也增添了一点生气。诗人只凭生活经验一望而“知”,可见那种景象已为人们所习见。诗中先造成气氛,再点明人和事,不仅如实地反映了因外景的变化而唤起感知的过程,也使叙写不落平板。第二句先点出“无客”,承上以强化田园生活的恬静,第三句却写到由不速之客所引起的“纷扰”,也可说是波澜突起。而就整首诗来看,由于贯注着诗人疏野的情趣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所以诗中看似色调不一的种种风物仍是和谐统一的。

与前一首相双,“夏日”其一的写作用意似更隐蔽。全诗几乎纯用白描手法写景,无一句写人的活动,连作者的情思也已淡化(这与“春日”其二迥然不同)。这是初夏时节,一丛丛果树上,金黄的梅子和肥美的杏子缀满枝头;广袤的田野上,雪白的麦花和稀疏的菜花相映成趣。这番丰收在望的景象,是人工创造的自然美。面对这样的美景,难道能不赞叹劳动者灵巧的双手?能不与他们分享那即将到来的丰收的喜悦?所以看来纯客观的景物描写,还是隐蔽着诗人的“情”。

后两句写“篱落”边的景物,象是用一个“近镜头”;再现了农村的一个角落:在漫长的白天,篱落边静悄悄的,只有蜻蜓蛱蝶在这儿自由自在地飞翔。这里与其说是表现了农民的悠闲,不如说是诗人发现了一个闲静的所在,而他写这个特殊的角落,恰恰是为了从反面衬托出整个农村的并不闲静。因为事实上,正如翁卷在诗中所写:“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乡村四月)同是组诗中的“昼出耘田夜绩麻”一首也可作参证。

秋收时的农村自然又是一番景象,“秋日”其八便是写农民夜以继日赶打稻谷的情景。新筑的打谷场象镜面一样平整,家家趁着下霜后的晴天忙着打稻。场上一阵阵歌声笑语,轻轻的雷声彻夜不息,——那是用连枷打稻的声音。尤其是后两句,通过对通宵打稻情景的描绘,生动地表现了农民的劳苦,也透露出了他们心中的欢乐。诗人着力写听觉感受,那“一夜连枷”听去象“轻雷动”,与“笑歌声”互相交织,简直组成了美妙的音乐,正与劳动者欢快的情绪相表里。全诗写景、抒情、叙事融为一体,手法是相当高妙的。

总而言之,采用不同的艺术视角,着重展示了多彩多姿的田园风貌,兼及农村的劳动生活,并多少流露出田家乐的情调;作品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以至泥土气息,在朴素中见真淳,在明净中见深厚。这是以上四首诗的总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同诗人对农村生活深入的体察,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精神,以及娴熟的艺术技巧,都是分不开的。

猜你喜欢
  • 白居易《代诸妓赠送周判官》全诗赏析

    妓筵今夜别姑苏,客棹明朝向镜湖。莫泛扁舟寻范蠡,且随五马觅罗敷。兰亭月破能回否,娃馆秋凉却到无?好与使君为老伴,归来休染白髭须。

  • 《采薇》情诗三百首赏析

    采薇 作者: 张镛 【本书体例】

  • 辛弃疾《满江红·山居即事》阅读答案及赏析

    《满江红·山居即事》是辛弃疾的一首抒发山居生活的词作。词中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景、表达对官场失意的不满和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作者充满豪情和痛苦的心情。全词写景描写细腻,犹如如画,意境深远,展现了辛弃疾的旷达心境。这首词体富厚,意味深长,是辛弃疾的典型作品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明珠。

  • 千家诗《朱熹·春日》题解与鉴赏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1],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2],万紫千红总是春[3]。 [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

  • 《偷》情诗三百首赏析

    偷 【原诗】:结识私情弗要慌(1),捉着子奸

  • 关于薇古诗词(带有薇的古诗词)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薇古诗词,内容包括带有薇的古诗词,带有‘薇’字的古诗句~,含有薇的古诗词。魏晋陶潜伤请车以备椁,悲茹薇而殒身。 【感士不遇赋并序】唐白居易岁晏薇亦尽,饥来何所为。 【续古诗十首 其三】李贺愁月薇帐红,罥云香蔓刺

  •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子张问干禄 [2] ,孔子曰:“多闻阙疑 [3] ,慎言其馀 [4] ,则寡尤 [5] ;多见阙殆 [6] ,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他日从在陈、蔡间 [7] ,困,问行。孔

  • 明清小说之《三国演义·三气周瑜》内容解读与赏析

    “三气周瑜”(第51—57回)是紧接“赤壁之战”之后的又一个精采的片断。它通过刘备、孙权两大集团对荆州的明争暗夺,集中表现了诸葛亮与周瑜之间的斗智,生动地刻画了这两个天下奇才的艺术形象。 历史上的周瑜

  • 小说《山峡中》原文和鉴赏

    艾芜 江上横着铁链作成的索桥,巨蟒似的,现出顽强古怪的样子,终于渐渐吞蚀在夜色中了。 桥下凶恶的江水,在黑暗中奔腾着,咆哮着,发怒地冲打崖石,激起吓人的巨响。 两岸蛮野的山峰,好像也在怕着脚下的奔流,

  • 《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赏析》

    头两句写眼前景色:“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上句写满山桃花红艳艳,下句写江水拍山而流,描写了水恋山的情景,这样的情景原是很美的,但对诗中的女子来讲,如此美景恰恰勾起了她的无限痛苦:“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这两句是对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