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帝国:走入美国未来的旅行
【3713】荒野帝国:走入美国未来的旅行
(〔美〕罗伯特•D•卡普兰著,何泳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33.8万字,2018年3月第1版,68元)
△共7部分(30章):①民族国家的最后堡垒;②新的荒野;③当下的未来;④历史的代理;⑤分融的国家;⑥新的帝国;⑦维克斯堡的意义。
○1995-1997年,卡普兰在故土美国及周边开始了一场旅行,从堪萨斯走到西海岸,从中部的密苏里走到西部的俄勒冈,从北部的加拿大边境走到南部的墨西哥。透过政治与文化的视角,卡普兰发现了一个转变中的美国——一个在种族、阶层、教育、地理上充满了区隔和断裂的美国。这里,财富在迅速增加,但贫富差距也在进一步拉大;传统的信念已经消逝,而新的信念仅仅处于萌芽状态。这个大国并非衰落,而是正在缓慢而不可逆转地蜕变出一种全新的身份认同。
○罗伯特•D•卡普兰:“和所有旅行者一样,我心血来潮,去了一些城市,但错过了更多的城市;去了一些荒野社区,但错过了更多的社区。不过,无论去哪里,我都尝试把我看到的东西与更宏观的意义相关联。我赞同生活于公元2世纪的希腊政治家波利比奥斯,他相信真相存在于事件的全景而非局部视野之中。不管怎样,这就是我尝试去完成的。”
○在可见的未来,比起其他任何单一因素,这个世界将会更多地依赖美国人的偏好。
○在墨西哥给美国的新的后城市文化染上越来越深的颜色的同时,以美国的2.5倍速率增长的墨西哥人口,将会继续渗出边境线,到达对面。
○地理将最终决定一切。
○美国中部被划分成了两个地理区域:西部的大平原和东部的大草原。
○林肯写过:一个国家也许可以说成由其领土、人民和法律所构成的。领土是唯一有确定的持久性的部分……地球表面上由美国人民所拥有和居住的那一部分,很适合成为一个国家的家园,而不是很适合成为两个或更多国家的家园。
○南北战争让近50万美国人死去,超过了“二战”。
-
弱岁早登龙,今来喜再逢。如何春月柳,犹忆岁寒松。烟火临寒食,笙歌达曙钟。喧喧斗鸡道,行乐羡朋从。
-
谁能嗟叹光阴暮,岂复忧愁活计贫。忽忽不知头上事,时时犹忆眼中人。早为良友非交势,晚接嘉姻不失亲。最喜两家婚嫁毕,一时抽得尚平身。
-
丹阳太守意何如,先谒茅卿始下车。展节事君三黜后,收心奉道五旬初。偶寻灵草逢芝圃,欲叩真关借玉书。不更從人问通塞,天教吏隐接山居。
-
国际银行团是对华资本输出的垄断组织,发端于前清末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政治借款和铁路投资成为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主要内容,而铁路让与权的争夺迫使各资本集团降低了对华贷款的条件,削弱了彼此之间掠夺中国的力
-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作品赏析【注解】:1、未央:汉宫殿名,也指唐宫。2、平阳歌舞:平阳公主家中的歌女。【韵译】:昨夜春风吹开了露井边的桃花,未央宫前殿明月
-
今 李大钊我以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因为他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他可以宝贵。为甚
-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出处】唐李白《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 【意思】野竹分开了如纱的青霭,飞泉如练挂在碧绿的山峰。谁也不知道士何处去,我独自倚靠着松树,排遣那无
-
【注释】 选自《论语·季氏》第一章。 修文德:提倡礼乐教化。文:文教,指礼乐。 来:使……来(归附)。 安:使……安定。 【赏析】 季孙氏是鲁国最有权势的贵族,他将要讨伐附属国颛臾。孔子的弟子冉求、子
-
清流关前一尺雪,鸟飞不度人行绝。冰连溪谷麋鹿死,风劲野田桑柘折。江淮卑湿殊北地,岁不苦寒常疫疠。老农自言身七十,曾见此雪才三四。新阳渐动爱日辉,微和习习东风吹。一尺雪,几尺泥,泥深麦苗春始肥。老农尔岂
-
山中一日,世上千年,这是古人的一种时空观念。走进陕、甘、川交界处的古镇青木川,总感觉时光流逝的速度明显缓慢下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