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精神2:包容与认同
【3540】城市的精神2:包容与认同
(〔加〕贝淡宁,〔以〕艾维纳主编,刘勇军译,36.5万字,2017年10月第1版,58元)
△选取上海、曲阜、青岛、成都、东京、孟买、迪拜等14个城市。
○上海人看人,一上来就是区分上海人和外地人,而外地人就等同于乡下人。
○曲阜,2500多年来,行辈70多代,数以10万计的孔子后人。
○青岛,作为一个城市被创造出来,是非常晚近的事情。清朝光绪十七年(1891年)六月设立“胶澳”。德国殖民青岛的历史只有十六年(1898年到1914年),然而他们为这座城市所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当时全中国最好的。
○爱永远是伦理的,而激情确实是感官的。犹如人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色欲的满足也是一种需要。
○“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是最休闲、最适于居住的地方”。成都的精神就是由美丽、卓越、创新与包容这四种价值观所组成的。
○城市拥有独特的气味、气候、感觉、音乐和情绪。
○“文明从来不会发生抵触,只有无知才会导致冲突”。
○孟买充满活力,有进取精神。
○萨缪尔•约翰逊:“一个人如果厌倦了伦敦,也就厌倦了生活”。
○阿姆斯特丹接受多元主义和多样性,能够提供真正的包容模式,这不仅仅以尊重为基础,还基于另一个更为人性化和传统的但也很卓越的元素:对其他人的探索欲。
○昔日的小村庄,如今的全球名城——迪拜。未来主义城市。
-
古文观止·隋唐五代文·孙樵·书褒城驿壁 褒城
-
“文”和“章”,在远古时都是指带有颜色的条纹图案。据《周礼·考工记》:“青与白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意思是青色和白色相间的条纹叫作“文”,赤色和白色相间的条纹叫作“章”。后来,把“圣人的言语书辞称之
-
吾家蜀江上,江水绿如蓝。尔来走尘土,意思殊不堪。况当岐山下,风物尤可惭。有山秃如赭,有水浊如泔。不谓郡城东,数步见湖潭。入门便清奥,怳如梦西南。泉源従高来,随流走涵涵。东去触重阜,尽为湖所贪。但见苍石
-
晨登天竺山,山殿朝阳晓。厓泉争喷薄,江岫相萦绕。直上孤顶高,平看众峰校南州十二月,地暖冰雪少。青翠满寒山,藤萝覆冬沼。花龛瀑布侧,青壁石林杪。鸣钟集人天,施饭聚猿鸟。洗意归清净,澄心悟空了。始知世上
-
云树千寻隔翠微,给园金地敞仁祠。讲花飘雨诸天近,春漏欹莲白日迟。引钵当空时取露,残灰经劫自成池,危栏徙倚吟忘下,九子铃寒塔影移。
-
凡诗用“恩”字,不粗则俗,难于造句。陈思王“恩纪旷不接”,梁武帝“笼鸟易为恩”,谢玄晖“恩变龙庭长”,李义山“但保红颜莫保恩”,此皆句法新奇,变俗为雅,名家自能吻合。作文亦然,若陆士衡“广树恩不足以敌
-
哲学著作。六卷。明黄绾撰。成书于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 黄绾,字宗贤,号久庵、石龙。生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卒于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太平(今安徽省当涂县)人。以祖荫入官,授后军
-
《九张机(九首)》·无名氏 无名氏 一 一张机,采桑陌上试春衣。风晴日暖慵无力。桃花枝上,啼莺言语,不肯放人归。 “陌”指田间小路。“采桑陌上试春衣”,是说穿上春装到郊外去采桑。这一句,取用了东汉民歌
-
描写荷花的名句。语出北宋·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荷花,别名莲花、芙蓉、菌苗等,是多年生的睡莲科植物。过去说它原产于印度,在我国栽培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后
-
这是一个古老的传说:帝尧曾经将两个女儿(长曰娥皇、次曰女英)嫁给舜。舜南巡,死于苍梧之野。二妃溺于湘江,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这个传说,使得潇湘洞庭一带似乎几千年来一直被悲剧气氛笼罩着,“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