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出处,故事
荷花,别名莲花、芙蓉、菌苗等,是多年生的睡莲科植物。过去说它原产于印度,在我国栽培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后来在我国浙江余姚和河南原始社会遗址中,多次发现了5000至7000多年前的古代莲子。这说明我国也是荷花的发源地之一。
荷花遍迹于湖泽塘淀,根植于污泥之中,开花于碧水之上,高雅、纯洁、美丽,不仅供人观赏、美化环境,而且全身是宝,可供食用和药用。因此,荷花深受人们喜爱,历代诗人咏荷之作不可胜数。战国时屈原在离骚中,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表达他的坚贞。唐李白以荷花表达爱情,他的折荷有赠写道:“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期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则以荷喻人:“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莲丝。”暗寓藕断丝连、忠贞不渝的情操。
宋代名儒周敦颐对荷花的看法更富有理性,他称赞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实际是借物咏怀,表达了对节操高洁、不同流俗之士的向往。爱莲说接着写道:“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意思是: 依我之见,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才是花中之君子!唉!爱菊的人自陶渊明之后为数不多了。世间还有谁同我一样喜爱莲花呢?然而,爱牡丹的人世上却是很多很多。
后常借“出淤泥而不染”来比喻品格高洁,不受世俗沾染。
-
乡里衣冠不乏贤,杜陵韦曲未央前。尔家最近魁三象,时论同归尺五天。北走关山开雨雪,南游花柳塞云烟。洞庭春色悲公子,鰕菜忘归范蠡船。
-
【3827】邹至庄解说中国经济(〔美〕邹至庄著,中信出版社,11万字,2017年3月第1版)△共3篇:①经济解释;②经济分析;③经济政策。这本
-
【3048】邓小平治国论(李君如著,人民出版社、中国审计出版社,47 5万字, 2016年12月第1版,66元)。△作者将长期思考和研究的成果汇集
-
冬三月,此谓闭藏, 水冰地坼, 无扰乎阳, 早卧晚起, 必待日光, 使志若伏若匿, 若有私意, 若已有得。去寒就温, 无泄皮肤, 使气亟夺, 此冬气之应, 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 春为痿厥, 奉生
名言: 冬三月,此谓闭藏, 水冰地坼, 无扰乎阳, 早卧晚起, 必待日光, 使志若伏若匿, 若有私意, 若已有得。去寒就温, 无泄皮肤, 使气亟夺, 此冬气之应, 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 春为痿厥
-
异俗非乡俗,新年改故年。蓟门看火树,疑是烛龙燃。
-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11),谩嗟荣辱
-
指本世纪20-50年代雄踞美国诗坛的以托麦斯·艾恪特*为代表的诗歌流派,或称“经院派”、“艾略特派”。这一流派大部是旅居伦敦的美国人,
-
宋南宫万之勇 (庄公十一年、十二年) 【题解】 《左传》一书记载了不少大力士的事迹,本篇的主人公南宫万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位。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赞方孝孺古诗词,内容包括方孝孺《吴士中“好夸者死于夸”指的是方孝孺吴士》中好夸者爱问,赞美刺梅花的诗句,方孝孺的故事请谈:解缙与方孝孺相约以死的故事。古梅 宋·萧德藻 湘妃危立冻蛟背,海月冷挂珊瑚枝。 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瓶梅 宋·张道洽 寒水一瓶春数枝,清香不减小溪时。
-
苏轼 古今画水多作平远细皱,其善者不过能为波头起状,使人至以手扪之,谓有洼隆,以为至妙矣。然其品格,特与印板水纸争工拙于毫厘间耳。 唐广明中,处士孙位始出新意,画奔湍巨浪,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尽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