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
【3280】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
(张宏杰著,重庆出版社,33.5万字,2016年4月第1版,39.8元)
△共九章:①帝国遗产的继承人;②盛世的保障;③统治风格剧变——孝贤皇后之殇;④权臣的结局;⑤盛世之巅;⑥文字狱;⑦盛世的崩坍;⑧鸦片战争的种子;⑨烈日余晖。跋:乾隆皇帝的外表、性格及传说。
○乾隆盛世是一个饥饿的盛世,恐怖的盛世,只有生存权没有发展权的盛世。
○乾隆皇帝是一个风度翩翩,充满自信,富于精神活力的人。他擅长与人相处,知道怎么样恰到好处地表现他的威严和善意。对于接触不多,特别是第一次见面的人,他是迷人的,富于魅力的。但是,那些常伴身边的大臣近侍们却清楚地知道,这不过是皇帝性格的冰山一角,水下的部分远比这复杂。
○作为个体,再狡猾、再有实力的官员在皇帝面前也往往不是对手。但是,一旦这些官员结合成官僚集团,形势就发生逆转。
○乾隆一生作诗41863首,而全唐诗作者2200多位,一共才48000余首。
○张廷玉有过人的才华,办事非常勤勉,不惜心力。
○政治稳定,财力雄厚,军事力量强大,人口空前2.9亿。“盛世”的支点:①父祖两代奠定的基业;②乾隆的勤政;③所打造的高效率官僚队伍;④前期惩贪措施的成功。
○朱元璋出身贫寒,身上有一种强烈的民粹主义倾向。
○历朝历代,都有无数进身无路而自认有奇才异能的读书人怀抱“策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的梦想,纷纷毛遂自荐,满怀热情地向朝廷献书、献策、献诗、献赋。其目的无非两种,一种是出于社会责任心,揭露疾苦,为民请命;另一种是卖弄文笔,逞露才华,希图“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手握“法”、“术”、“势”三种缰绳和鞭子。
○乾隆之后的中国,一蹶不振,人心沦丧,在农民起义和外敌入侵面前都缺乏抵抗力,不能不说与乾隆打断了官员和士人的脊骨表里相关。
○如果说专制政治的经济原则是剥削和压榨,那么操作秘诀就是控制和压迫。皇帝控制着官僚体系,官僚体系压迫着整个社会。一旦高压减轻,则社会秩序必然出现剧烈反弹。随着官僚体系的废弛,乾隆晚年社会治安迅速恶化。
○蒙田说:“老年有这么多缺陷和愚蠢,又这么容易受人耻笑。一个老人能够得到的最好收获不过是家人的仁慈和爱,统领和敬畏已不再是他的武器”。
○官府处理民众上访,一直是这样的思路:一方面,惩戒不法官员;另一方面,对于上访者也绝不给好脸子,以免鼓励这种歪风。
○“千古第一全人”。
○从公元前22世纪到1911年,从夏禹开始到末代皇帝溥仪为止,中国历代君王近五百名,其中活到七十岁以上的仅有九人,分别是汉武帝、梁武帝、唐高祖、武则天、唐明皇、宋高宗、忽必烈、朱元璋、乾隆。
(2017年11月9日晨0:30阅毕)
-
李白--《送友人》 【内容】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 这是一首充
-
褰裳 作者: 郝建国 【本书体例】
-
我前时写了《天气》,列举了很多事例,如国家兴衰、朝代兴亡、各种人物的成败,都和天气有关,这说明天气对人类的决定作用。发表后,觉得还
-
感遇(第十九) 陈子昂 圣人不利己, 忧济在元元。 黄屋非尧意, 瑶台安可论? 吾闻西方, 清净道弥敦。 奈何穷金玉, 雕刻以为尊? 云
-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维时遭艰虞,朝野少暇日。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荜。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挥涕恋行
-
典源出处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三:温庭筠烛下未尝起草,但笼袖凭几,每赋一韵,一吟而已。故场中号为温八吟。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温庭云字飞卿,或云作筠字,旧名岐,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曰温李。才思艳
-
威尼斯 威尼斯(Venice)是一个别致地方。出了火车站,你立刻便会觉得;这里没有汽车,要到那儿,不是搭小火轮,便是雇“刚朵拉”(Gon-dola)。大运河穿过威尼斯像反写的S;这就是大街。另有小河道
-
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 ① ? (《列子·说符》) 【注释】 ①类:种类。迭相食:一个吃一个。 【译文】 天地万物
-
小纸条天气冷了,晚上不再出去。守在家里。收衣物,做晚餐,收拾厨房。陪孩子做作业、弹琴,晚上弹的是《蓝色多瑙河》。似乎,也没怎么闲着
-
名言: 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 注释: 辟: 举荐。 句意: 有才能的人就举荐他, 没才能的人就罢免他。推举要公正符合道义, 即使是自己的怨仇也要推举。 出处: 《墨子· 尚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