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历史的二十四场战争
【3768】改变历史的二十四场战争
(黄朴民、白立超、熊剑平著,中华书局,22万字,2017年10月第1版,38元)
△一部中华文明史,在某种意义上,也可称作中华战争史。从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战争史中选取了24个典型战例,进行介绍和点评。
○华夏奠基之战,奠定了黄帝部族为核心的华夏集团占据了广袤的中原地区,并促进了与其他部族的融合,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蕴义。
○牧野之战,商纣彻底葬送了商王朝六百年的基业,周王朝从此确立了中原地区的主导地位。
○繻葛之战,使得周天子威信扫地,彻底宣告了周王室的没落,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任何一位周天子敢于率军与称霸诸侯进行较量,“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传统从此消亡。
○城濮之战,晋文公退避三舍、后发制人,从而以少胜多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楚军,晋国终于实现了一战而“取威定霸”的战略目标。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杀伤最惨烈的一场战役。彻底清除了秦国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障碍。
○楚汉决战,具决定性意义的是成皋、垓下之战。之后,刘邦称帝,建立汉朝,重新统一了中国。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此后之后,汉朝军队开始全面进入骑兵时代。
○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最终形成的关键一战。
○晋灭吴之战,水陆联合作战。
○淝水之战,此后,中国历史进入长期南北对峙局面。
○隋灭陈之战,隋统一。
○虎牢关之战,围城打援经典战例,李唐集团统一全国的关键之战。
○唐灭东突厥之战,使得自隋末以来北方突厥对中原的袭扰得到了有效遏制。
○恒罗斯之战,是唐王朝和阿拉伯帝国的一场遭遇战,此后,中国文明传播到西方。
○郾城之战,以少胜多,岳家军的神话。
○襄樊之战,宋元之际关键一战。
○崖山之战,南宋战败,灭亡。
○朱元璋击灭陈友谅之战,就此奠定了统一全国之基础。
○北京保卫战,瓦剌被迫撤走。
○萨尔浒之战,此后,明军失去对辽东的控制力,金军壮大。
○康熙平定三藩之战,加强了中央集权。
○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驱逐了荷兰殖民者。
○中英鸦片战争,使得中国损失了大量主权和领土。
○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签订,中国彻底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国家。
○战争,是人类社会集团为了解决彼此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终结你死我活的冲突,达成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之目的而采取的一种最高,同时也是最后的斗争形式。
○据瑞士计算中心用电子计算机进行85万次运算后得出的结果,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800年的5000年时间里,世界上一共发生过14513次战争,而在大体上同一时间里,中国大地上,发生过有文字记载的战争,为3500余次,占1/4。
-
【原题】:越江之岸人家皆临水种竹叠石作迳其屋然嗟今齿发逾壮方坐兵火惊焚安得一居如此见之不胜馋慕
-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人胡姬酒肆中。
-
转蓬方不定。落羽自惊弦。山水一为别。欢娱复几年。离亭暗风雨。征路入云烟。还因北山迳。归守东陂田。 作品赏析【注释】:还因北山迳(一作返)。
-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
-
》原文与赏析张磊原创 薛逢十二楼中尽晓妆, 望仙楼上望君王。锁衔金兽连环冷, 水滴铜
-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注释】 选自唐·韩愈《师说》。 不必:不一定。 术业:学术和技能。 专攻:专门研究,专长。攻,研究。 【赏析】 韩愈在《师说》中倡言“师道”,批评了士大夫之流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在强调为什么要从师学
-
清风终日自开帘,凉月今宵肯挂檐。琴里若能知贺若,诗中定合爱陶潜。
-
国学名句“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出处和解释
【名句】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语出《书·大禹谟》。你只要不自以为贤能,天下就没有与你争贤能高低的人;你只要不自夸功劳大,天下就没有与你争功劳大小的人。
-
《古代兵法散文·战国兵法·孟子》原文鉴赏 [
-
【生卒】:1916—1982【介绍】: 西德犹太作家、荒诞派戏剧*家、画家、电影导演。生于柏林附近的诺瓦维斯。父亲是一位纺织厂厂主。193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