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张良无后》译文与赏析
张良无后
张良无后
【原文】
张良、陈平[1],皆汉祖谋臣,良之为人,非平可比也。平尝曰:“我多阴谋,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废矣,以吾多阴祸也。”平传国至曾孙,而以罪绝,如其言。然良之爵但能至子,去其死才十年而绝,后世不复绍封,其祸更促于平,何哉?予盖尝考之,沛公攻峣关[2],秦将欲连和,良曰:“不如因其懈怠击之。”公引兵大破秦军。项羽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即解而东归矣。良有养虎自遗患之语,劝王回军追羽而灭之。此其事固不止于杀降也,其无后宜哉!
【注释】
[1]张良:字子房,汉初三杰之一。传为汉初城父(后汉书注云:“张良出于城父”,即今安徽亳州市东南)人。陈平,阳武(今河南原阳)人,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在楚汉相争时,曾多次出计策助刘邦。[2]峣关:故址在西安市蓝田县城南,因临峣山得名。自古为关中平原通往南阳盆地的交通要隘。
【译文】
张良、陈平,都是汉高祖手下的谋臣,但是张良的为人,却不是陈平可以相比的。陈平曾经说:“我善于使用阴谋,这是道家所禁忌的地方。我的后代将会灭绝,这因为是我造的祸根啊!”果然陈平的地位传到他的曾孙时,因罪而被断绝了,正如他所说的一样。然而张良的爵位却只传到他的儿子,离他去世才十年就灭绝了,后代也不再续封,他遭到灾祸的时间比陈平还快,这是为什么呢?我曾考察过,沛公攻打峣关时,秦国守将想要投降,张良说:“不如趁他放松戒备时进攻。”沛公的军队战胜了秦兵。之后项羽和汉王订立了合约,平分天下,达成合约后项羽就带兵向东去彭城了。张良说这是养虎为患,劝刘邦回兵追击项羽灭掉他。张良的这两件事不逊于诛杀降兵,因此他应当没有后代啊!
【评析】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知道,张良腹藏坏水、损招频出。刘邦攻打峣关时,秦国想要投降,张良提出“不如因其懈怠击之”,于是才打败秦军。张良如此阴险,理应受到报应!这件事也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如果能够多作一些善事,尽力的去帮助别人,将来必定能够获得相当的回报;即使无力行善或不愿意为别人付出,也无论如何不能心存邪念、加害别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
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找有人字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有人字的诗词,有人字的古诗词,有人字的古诗词。万径人踪灭。唐 柳宗元 《江雪》同是天涯沦落人。唐 白居易 《琵琶行》昔人已乘黄鹤去。唐 崔颢 《黄鹤楼》烟波江上使人愁。唐 崔颢 《黄
-
宋·佚名 有人性宽缓,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之,恐君性急;不言,恐君伤太多。然则言之是耶,不言之是耶?”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遂收衣灭火,大怒曰:“见之久,
-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言各有攸当也,岂惟木哉!”他
【名句】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
-
《春思》作者: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注解】:1、燕: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2、秦:今陕西,燕地寒冷,草木迟生
-
国学名句“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出处和解释
【名句】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语出《史记·陈涉世家》。英雄不死则已,死就要为图谋国家大事而死,王侯将相难道也像种子一样代代相传吗!反映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吴广否定世袭制,要求
-
【原题】:和敬步叔弟七月十二夜胡伯恭园池对月即事之作
-
一作大禹寺义公禅房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
我有过一段在采油厂宣传科当通讯报道员的短暂经历。那时候局领导经常来下面的采油厂视察,我们这些搞通讯报道的自然要跟上。其间,我认识了
-
离别念同嬉,芬荣欲共持。独攀南国树,遥寄北风时。林惜迎春早,花愁去日迟。还闻折梅处,更有棣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