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卞皇后传》译文与赏析
卞皇后传
卞皇后传
【题解】
武宣皇后卞氏,为人生平节俭,不喜华丽,二十岁时被曹操在谯纳为妾,建安初年,丁夫人被废,卞夫人成为曹操的正妻。曹丕当太子后,左右向卞后称贺,被卞后婉言谢绝。建安二十四年,拜为王后。文帝践位后,尊其为皇太后。明帝即位,尊太后为太皇太后。卞后在太和四年去世,与魏武帝曹操合葬高陵。卞后生有四子:文皇帝丕、任城威王彰、陈思王植、萧怀王熊。
【原文】
武宣卞皇后,琅邪(琊)开阳人,文帝母也。本倡家[1],年二十,太祖于谯纳后为妾。后随太祖至洛。及董卓为乱,太祖微服东出避难。袁术传太祖凶问,时太祖左右至洛者皆欲归,后止之曰:“曹君吉凶未可知,今日还家,明日若在,何面目复相见也?正使祸至,共死何苦!”遂从后言。太祖闻而善之。
建安初,丁夫人废,遂以后为继室。诸子无母者,太祖皆令后养之。文帝为太子,左右长御贺后曰:“将军拜太子,天下莫不欢喜,后当倾府藏赏赐。”后曰:“王自以丕年大,故用为嗣,我但当以免无教导之过为幸耳,亦何为当重赐遗乎!”长御还,具以语太祖。太祖悦曰:“怒不变容,喜不失节,故是最为难。”
二十四年,拜为王后,策曰:“夫人卞氏,抚养诸子,有母仪之德。今进位王后,太子诸侯陪位,群卿上寿,减国内死罪一等。”二十五年,太祖崩,文帝即王位,尊后曰王太后,及践阼,尊后曰皇太后,称永寿宫。明帝即位,尊太后曰太皇太后。
黄初中,文帝欲追封太后父母,尚书陈群奏曰:“陛下以圣德应运受命,创业革制,当永为后式。案典籍之文,无妇人分土命爵之制。在礼典,妇因夫爵。秦违古法,汉氏因之,非先王之令典也。”帝曰:“此议是也,其勿施行。以作着诏下藏之台阁,永为后式。”至太和四年春,明帝乃追谥太后祖父广曰开阳恭侯,父远曰敬侯,祖母周封阳都君及敬侯夫人,皆赠印绶。其年五月,后崩。七月,合葬高陵。
【注释】
[1]倡家:倡优之家。
【译文】
武宣卞皇后,是琅琊郡开阳人,文帝之母,原本出身于倡优之家,在其二十岁那年,太祖在谯县将之纳为妾。之后便跟随太祖到达洛阳。董卓洛阳叛乱的时候,太祖仓促间微服逃出洛阳东行,不久袁术带来太祖已死的噩耗,太祖身边的一些人都是当初跟随他从故乡来到京师的,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吵吵嚷嚷要返回老家去。卞后这时候挺身而出,制止说:“曹君吉凶现在并无确切消息,今天大家都跑回家去,明天若是他返回来,我们还有什么面目再见他?就是真的有什么大祸临头,我们一同担当有什么大不了的?”众人佩服她,都愿意听从她的安排。太祖后来听说了这件事,也非常赞赏。
建安之初,丁夫人被废,太祖遂立卞后为续室。太祖把几个儿子都交给卞后抚养和照顾。当太祖立文帝曹丕为太子时,太祖和太子身边的一些随从人员纷纷跑到卞后那里表示祝贺说:“将军被立为太子,天下都为之高兴,王后您应当把府库中收藏的金银玉帛全部拿出来进行赏赐。”卞皇后回答他们道:“魏王因为曹丕已长大成人,方才立他为太子承嗣王位。我没犯教子无方的过错就已是莫大的荣幸了,又有什么值得大肆张扬,赏赐众人的呢?”人们把这些话转告给太祖,太祖高兴地赞扬卞后:“怒不改颜,乐不忘本,这的确不容易啊!”
建安二十四年(219),太祖封卞后为王后,并发布文书说:“夫人卞氏,数年来辛勤抚养各位王子,大有慈母之风范。今特晋位为王后,命太子和各位诸侯王陪位,百官为之上寿。国内犯人死罪各减一等,以示庆贺。”
建安二十五年(220),太祖病逝,太子曹丕即王位,尊王后为王太后。到曹魏代汉之时,尊王太后为皇太后,居处称为永寿宫。明帝即位后,进而尊称为太皇太后。
文帝黄初年中,曾打算追封皇太后父母。尚书陈群上奏说:“陛下以自己的圣德应天承运,开创江山社稷之大业,您所制定的种种礼仪制度,也应当永为子孙后世遵循。从历代典章来看,从没有因妇人之故而封王拜侯的做法,在礼仪上,妇人也只是随着丈夫爵位升高而显贵。秦王朝违背古代的礼法,汉王朝又照着秦王朝去做,但这并不是先王所规定下的。”文帝回答说:“你说得很对,我前面的决定就不要执行了。同时把你的这个建议写下来,用我的名义形成诏制,藏于台阁,以作为后世永久的制度。”这样一直到太和四年(230),明帝才追谥太皇太后的祖父卞广为开阳恭侯,父亲卞远为开阳敬侯,祖母周氏为阳都君及敬侯夫人,并都赠予印绶。这年五月,太皇太后驾崩。七月,与太祖合葬于高陵。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的多种创新形式,内容包括关于“创新”的古诗词,古诗分别几种形式,古典诗词形式如:吟咏.。关于“创新”的古诗词有:1. 使君为创新堂事,若解尊贤即是贤。年代: 宋 作者: 陈正善《尊贤堂》2. 公路崎岖开古道,林园宛转创新陂。
-
忆昨东园桃李红碧枝。与君此时初别离。金瓶落井无消息。令人行叹复坐思。坐思行叹成楚越。春风玉颜畏销歇。碧窗纷纷下落花。青楼寂寂空明月。两不见。但相思。空留锦字表心素。至今缄愁不忍窥。
-
(一)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二)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
-
《事林广记》是一部日用百科全书型的古代民间类书。南宋末年陈元靓适民间所需,取便流俗而撰。本书成书于宋季,考之其内容,乃至地舆,圣贤等类之形制避讳“是编各类所征引至南宋亡”(《皕宋楼藏书志》卷60)确为
-
人住在村子里,养鸡,喂狗,用铡刀铡碎一捆青草,是为了一头牛青青黄黄的日子。鸡会打鸣,会下蛋,会在村前的小河滩上领着一帮子子女逮蚂蚱。人也想,可是脱不开身呀,村外的田里种着庄稼,村子里整天发生着大大小小
-
《达人识元气,变愁为高歌.》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达人识元气,变愁为高歌。》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唐·孟郊《孟东野诗集·达士》,乐观少愁类名言句子
-
名言: 言必有主, 行必有法, 亲人必有方。 注释: 主: 指中心。亲: 近。方: 道。 句意: 说话一定要有一个中心, 做事一定要依照一定的法则, 与人打交道一定要有一个道德标准。 出处: 汉·戴德
-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 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撤姜食,
名言: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 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
-
【注释】:(方谷真遣人浮海纳贿中宫,遂定招安之议,故引襄夫人事以刺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