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 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撤姜食,
名言: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 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撤姜食,不多食。
注释: 饐而餲: 饐(yi)、餲(ai) 饮食经久而腐臭。馁, 败: 馁(nei), 鱼腐烂叫“馁”, 肉腐烂叫“败”。不时: 不是该当吃食的时候。割不正:“割”和“切”不同。“割”指宰杀猪牛羊时肢体的分解。古人有一定的分解方法, 不按那方法分解的, 便叫“割不正”。食气: 食(si); 饭料。
句意: 粮食不嫌春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粮食霉烂发臭,鱼和肉腐烂,都不吃。食物颜色难看,不吃。气味难闻,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到该当吃食时候,不吃。不是按一定方法砍割的肉,不吃。没有一定调味的酱醋,不吃。
席上肉虽然多, 吃它不超过主食。
只有酒不限量, 却不至醉。买来的酒和肉干不吃。
吃完了, 姜不撤除, 但吃得不多, 适可而止。
春秋·孔子论语·乡党
-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 ① ,卑身厚币 ② ,以招贤者,欲将以报雠 ③ 。故往见郭隗先生曰 ④ :“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 ⑤ 。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 ⑥ ,以雪先王之耻 ⑦ ,孤之愿也
-
名言: 德比于上,欲比于下。德比于上,故知耻;欲比于下,故知足。 句意: 道德上应和比自己高的人相比, 生活上的要求要和不如自己的人相比。因为道德和比自己高的人相比, 所以知道廉耻; 因为生活上的要求
-
[晋]阮籍平生少年时,轻薄好弦歌。西游咸阳中,赵李相经过。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驱
-
李九龄《山中寄友人》 乱云堆里结茅庐,已共红尘迹渐疏。 莫问野人生计事,窗前流水枕前书。 【译文】 我在云山雾海中有一座小屋,远远的离开了尘世的混浊。不要问我这野人吃什么喝什么,你只看那窗前清清的溪水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处】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译注】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
-
《乡愿,德之贼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唐]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 ② ,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鸣宵柝 ③ ,无复鸡人报晓筹 ④ 。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⑤ 。 如何四纪为天子 ⑥ ,不及卢家有莫愁 ⑦ ? 〔注释〕 ①
-
【名句】夫礼者,所以定 ① 亲疏,决 ② 嫌疑,另 ③ 同异,明是非也。 【注释】①定:确定。②决:判断。③另:区分。 【释义】礼的规定,是用来确定亲近疏远,判断疑惑不解,区别相同相异,分清是非对错的
-
古文观止·清文·汪琬·传是楼记 昆山徐健庵①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鉴赏教研课说学法,内容包括高中语文古诗教法学法,教研活动怎样教会中学生学会古诗词,怎么教小学六年级的古诗词鉴赏。(一)以读促悟以读促悟指的是以读图为主读诗为辅,读生活贯穿于读图和读诗之中。经过实践,本人发现诗歌从读图入手,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把握全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