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必有主, 行必有法, 亲人必有方。
名言: 言必有主, 行必有法, 亲人必有方。
注释: 主: 指中心。亲: 近。方: 道。
句意: 说话一定要有一个中心, 做事一定要依照一定的法则, 与人打交道一定要有一个道德标准。
汉·戴德大戴礼记· 曾子立事
-
山阴不见换鹅经,京口空传瘱鹤铭。潇洒谪仙来作郡,风流太守为开亭。两篇玉蕊尘初涤,四体银钩迹尚青。我久临池无所得,愿观遗法快沉冥。
-
《同乎己则以为是,异乎己则以为非者,学术之公患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同乎己则以为是,异乎己则以为非者,学术之公患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清·方苞 《通蔽》,治学禁忌类名言句
-
赵雍雪夜黄州城雪后人家早闭门,江寒水落见沙痕。黄州城下东坡路,月浸梅花正断魂。作者简介赵雍(1289—1360年),字仲穆,著名画家赵孟
-
《谓予不信,有如皎日。》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这是真的。 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对门住的年青人,同她见过面,可
-
古代诗文名篇之戏曲·高明戏文《琵琶记·糟糠自厌》原文、鉴赏和解读
戏曲·高明戏文《琵琶记·糟糠自厌》 (旦上唱)【山坡羊】乱荒荒不丰稔的年岁,远迢迢不回来的夫婿。急煎煎不耐烦的二亲,软怯怯不济事的孤身己。衣尽典,寸丝不挂体。几番要卖了奴身己,争奈没主公婆教谁管取?
-
一、穷时 宋·魏泰《东轩笔录》:“公与刘某同在长白山醴泉寺僧舍读书,日作粥一器,分为4块,早暮取2块,断齑数茎,入少盐以啖之。如此者3年。” 范仲淹年轻的时候,勤奋读书。每天煮一锅粥,等冷却凝固了,分
-
相逢行无名氏【原文】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不知何年少?夹毂问君家[1]。君家诚易知,易知复难忘;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堂上置樽酒
-
若耶溪在会稽若耶山下,景色佳丽。这首诗是王籍游若耶溪时创作的,它使人感受到若耶溪的深幽清净,同时也达到了“动中间静意”的美学效果。 开头两句写诗人乘小船入溪游玩,用一“何”字写出满怀的喜悦之情,用“悠悠”一词写出“空水”寥远之态
-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苏轼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 但把清樽断送秋。 万事到头都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