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经典文摘

《青春》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青春》鉴赏

作者: 曹增渝

大冈信

没有目标的梦的过剩,我因为爱而被夺了梦。在傲慢的心的角落,有宛如少女额上的伤疤似的裂痕。如同从抛弃在防波堤下的金枪鱼头上吹来的血烟,远远地,真真地,悲哀从那里吹来。

在摇摇晃晃的街市上,走过几个年幼的面孔。眼睛圆瞪瞪地全钻进了墙壁之中。他们已经没有脚步声,只有养得肥大的耳朵,在风中摆动。

街的潮气,不是养育了向日葵,而是养育了地苔,在人们的心中。地苔上撒着玻璃。流着血。寂静的夜,水溢出了烧瓶。淋透地苔。培育地苔。它比血还清澄。

肿胀的天空。肿胀的水。肿胀的树。肿胀的肚子。肿胀的眼睑。肿胀的嘴唇。瘦的手。瘦的牛。瘦的天空。瘦的水。瘦的地。肥的壁。肥的锁。谁肥。谁。谁瘦。血瘦。天空是救。天空是罚。它比血还清澄。天空比血还澄清。

没有目标的梦的过剩。我因为爱而没有了梦。

(兰明 译)

大冈信的诗风曾深受超现实主义的影响。这篇青春也许是一个突出的例证。这里的形象世界并非对现实的清醒反映,而是来自梦幻的启示。

首创“超现实主义”一词的法国诗人阿波利奈尔指出:“当人想要模仿行走时,他却创造了丝毫也不象腿的车轮。这样,他便不知不觉地做了超现实主义的事情。”这段话的意思有两层:第一,超现实主义并不等于对现实的脱离;第二,他们在表达对生活的感受时,主张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的想象力,而反对简单地模仿自然。一些超现实主义作家在创作中舍弃对现实的直观反映,而宁可利用梦幻来窥探人们内心的秘密,想来就是这一思路合乎逻辑的发展。

青春的开头和结尾都集中于对梦的谈论。一方面是“没有目标的梦的过剩”,另一方面却是因为爱而失去了梦,这种梦境的倾斜显然喻示着一种特殊的精神氛围对正常心态的排斥和挤压。这就奠定了这篇散文诗的基调。

在接下来的文字中,我们发现,一大堆畸形的、残缺的、病态的形象碎片代替了通常意义上的青春幻梦,代替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在这里,年幼的面孔上没有天真和热情,只能看到“圆瞪瞪地全钻进了墙壁之中”的眼睛和“在风中摆动”的“养得肥大的耳朵”;“街的潮气”,不是养育了挺拨美丽的向日葵,而是养育了滑腻的地苔,上面还“撒着玻璃”,“流着血”;然后是一片肿胀的世界和肿胀的人体,一片瘦弱的世界和瘦弱的血……意识此刻似乎已经进入了某种谵妄状态,没有理性的引导和监督。然而,你却难以否认,这一切都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失望和悲哀。也许,这正是作者想在这篇作品中传达的全部感受。

  • 下一篇: 活法
  • 猜你喜欢
    • 韩愈《南山诗》全诗赏析

      吾闻京城南,兹惟群山囿。东西两际海,巨细难悉究。山经及地志,茫昧非受授。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欲休谅不能,粗叙所经觏。尝升崇丘望,戢戢见相凑。晴明出棱角,缕脉碎分绣。蒸岚相澒洞,表里忽通透。无风自飘

    • 《时官多以封州俸薄井邑萧条居处湫隘为欢观如赏析》

      【原题】:时官多以封州俸薄井邑萧条居处湫隘为欢观如闻而赋之

    • 山水名胜诗之《到桂州》全诗、题解、注释和作者

      (宋)黄庭坚 桂岭环城如雁荡①,平地苍玉忽嶒峨②。 李成不生郭熙死③,奈此百嶂千峰何④。 【题解】 北宋崇宁元年(1102)黄庭坚领太平州事,仅九天即被罢免,流寓鄂州(今湖北武汉),次年被除名,流放宜

    • 《墨子·经下、经说下》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墨子·经下、经说下》是墨子学派的经典之作。他提出“兼爱非攻”和“非命非福”等理念,强调互相帮助、和谐共处。他批判战争和贵族统治,倡导普遍的仁爱和平等。这一思想影响了很多后来的哲学家和政治家,对中国古代社会有着积极的作用。墨子的思想以其独特的价值观和人文主义精神而受到人们的推崇。

    • 《画菊》(郑思肖)原文|鉴赏|赏析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题一作“寒菊”。诗中以物拟人,托物言志,寓意深刻,抒发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情愫,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全诗运

    • 墨池记

      【题 解】这篇文章写于宋仁宗庆历八年(1084)。当时作者30岁,还没有得到一官半职,而文

    • 崔颢《杂曲歌辞·卢姬篇》全诗赏析

      卢姬小小魏王家,绿鬓红唇桃李花。魏玉绮楼十二重,水精帘箔绣芙蓉。白玉阑干金作柱,楼上朝朝学歌舞。前堂后堂罗袖人,南窗北窗花发春。翠幌珠帘斗弦管,一奏一弹云欲断。君王日晚下朝归,鸣环佩玉生光辉。人生今日

    • 以忠孝为干橹,以信义为封殖。|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以忠孝为干橹,以信义为封殖。》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赏析》

      这是游子他乡思旧之作。先由清明后花落写起,接着叙游子悲愁。“曲岸”、“垂杨”两句道离愁,“楼空”两句写别恨。换头“闻道”紧承“燕子能说”,揭示“空楼”中佳人当时处境:“帘底纤纤月”,月不圆人也不团圆。“料得明朝”又翻出新意:果真能见,但

    • 《戍卒伤春·[唐]于濆》原文与赏析

      [唐]于濆连年戍边塞,过却芳菲节。东风气力尽,不减阴山雪。萧条柳一株,南枝叶微发。为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