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哲学
【3454】当下的哲学
(〔法〕阿兰·巴迪欧,〔斯诺文尼亚〕斯拉沃然·齐泽克著,蓝江、吴冠军译,中央编译出版社,7.3万字,2017年3月第1版,32元)
△共3篇:上篇——思考事件(巴迪欧);中篇——哲学并非一场对话(齐泽克);下篇——讨论(巴迪欧、齐泽克)
〇两人针对同一问题所做对话的记录,包括两人各自的观点概述,以及一次激烈的辩论,从中可以看出两人之间存在怎样的一致性与分歧。这既是一封哲学讨论的邀请函,也是一份关于两位今天仍在写作的、最具争议的哲学巨擘之思想引导。
哲学是否应该干预世界?成问题的正是哲学本身,因为根据巴迪欧所言,哲学除了干预与担当外,什么也不是,哲学不会被学术性的学科所限制,它是陌生的、新的,它以“所有”的名义进行言说;齐泽克所相信的却正与人们期待的相反,他认为哲人必须介入,介入时代的诸种关键性问题,但他无法为这种介入提供任何方向,这表明“问题问得不对”,他认为改变论争所使用的术语,把哲学定格为反常性与溢出会是一种有效的做法。
〇德国哲学家彼得·恩格尔曼:“贯穿这本书的问题,即哲人是否应该参与当下的事件并对之作出评论。是一个关于知识分子在我们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的问题。把它特别放在一个哲学性的样态中加以讨论,再来回答,已经是不够的了——哲人不仅应该阐释世界,更要改变世界”。
〇巴迪欧看来,整个哲学史中,柏拉图、笛卡尔、黑格尔是最重要的三个哲人。
〇巴迪欧VS齐泽克:薄冰上的舞蹈者。
〇黑格尔确实是一个“总体性哲人”,但其“总体性”本身就内嵌裂口。
〇法国前总统密特朗在执政期间,以邀请哲学家们到爱丽舍宫讨论政治和社会问题而著称,是一位知识分子型总统。
〇哲学情境的第一定义是:弄清选择,作出决断。哲学情境的第二定义是:弄清权力和真理之间的距离。
(2018年3月11日晚上阅毕)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比喻真心的句子古诗词,内容包括形容真心的诗句,描写真心的诗句,描写真情的诗句。1.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清代:纳兰性德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
-
【原题】:姑苏杂咏 孤园寺(在洞庭山,梁散骑常侍吴猛古宅)
-
【注释】:高观国的这首词十分生动贴切地描绘了西湖的秀美景色 ,并藉以抒发了心中的畅快感情,措词精当,给人以清新之感,全词写的委婉奇妙,人与周围的景物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格调十分高雅。虽然全词短小,但写的情趣横生。上片,词人选取早春季节司空见惯
-
明·李流芳2吾友子将尝言湖上两浮屠3,雷峰如老衲4,宝石如美人5,予极赏之。辛亥在小筑
-
蒲池村里匆匆别,澧水桥边兀兀回。行到城门残酒醒,万重离恨一时来。
-
【原题】:仲昭约明岁游天台雁荡先以逍遥衣见赠作张公善权二洞歌酬之
-
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本是丁香树,春条结始生。玉作弹棋局,中心亦不平。嘉瓜引蔓长,碧玉冰寒浆。东陵虽五色,不忍值牙香。柳枝井上蟠,莲叶浦中干。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画屏绣步
-
掩涕发陈编,追思二十年。门生今白首,墓木已苍烟。报国如乖愿,归耕宁买田。此言今始残,知不愧黄泉。 作品赏析【原题】:余昔留守南都得与杜祁钱唱和诗有答公见赠二十韵之卒章云报国如乖愿归耕宁买田期无辱知己肯
-
昔君乌纱帽,赠我白头翁。帽今在顶上,君已归泉中。物故犹堪用,人亡不可逢。岐山今夜月,坟树正秋风。
-
何处是归程 在纷歧的人生路上,沙侣也是一个怯生的旅行者。她现在虽然已是一个妻子和母亲了,但仍不时地徘徊歧路,悄问何处是归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