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3222】资治通鉴
(陈磊译注,中华书局,18万字,2016年1月第1版,26元)
△共十个部分:秦纪;汉纪;魏纪;晋纪;齐纪;梁纪;陈纪;隋纪;唐纪;后周纪。
○资治通鉴是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和助手刘恕、刘攽、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19年编纂而成的史学巨著,是我们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规模空前。全书共294卷,约300多万字。其所记载的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涵盖了1362年的历史。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属山西)人。
○司马迁的目标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重视天人关系和朝代更替的规律;而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目标则更加现实,他是要“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淝水之战,符坚要负主要责任。这是一个关于知人知己的反面例证。作者是要明鉴君主在认识和判断上的错误可以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
○魏迁洛阳。这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变革,领导者事先充分的准备和得体的处置方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杨广夺嫡。
○玄武门之变。
○中宗复辟。中宗和韦后之死。
○李林甫当政。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李林甫的才能与吏干,为人处世的方式,契合了玄宗在当时的需要,因此他成了玄宗为当时朝局选中的宰相。
○李辅国弄权。在肃、代更替之际,唐代后期很多重要的政治现象都已表现出来,比如宦官干预皇位继承,禁军在政变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等等。
○甘露之变。宦官专权是唐代后期政治的重要特点之一,他们掌握禁军,挟持皇帝的废立,甚至弑君。
○后周纪、周世宗征伐淮南。
○通鉴在材料的分配上并不均匀,其中战国到三国共646年,78卷。晋到隋历时353年,106卷。唐五代343年,110卷。这主要受制于史料的详略。
(2017年9月30日晚10:30阅毕)
-
[汉]民歌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
-
峥嵘丞相府,清切凤凰池。羡尔瑶台鹤,高栖琼树枝。归飞晴日好,吟弄惠风吹。正有乘轩乐,初当学舞时。珍禽在罗网,微命若游丝。愿托周南羽,相衔溪水湄。
-
苦热中夜起,登楼独褰衣。山泽凝暑气,星汉湛光辉。火晶燥露滋,野静停风威。探汤汲阴井,炀灶开重扉。凭阑久彷徨,流汗不可挥。莫辩亭毒意,仰诉璇与玑。谅非姑射子,静胜安能希。
-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作品赏析[注释](1)易水:在今河北省北部易县境内。战国时期,侠士荆轲受燕国太子丹(即诗中的燕丹)的重托,到秦国刺秦王赢政(统一中国后的秦始皇)。临行
-
闻说仙家事杳微,世传真伪岂能知。遥思海上三山乐,宁记人间五日时。
-
紫微阁底送君回,第二厅帘下不开。莫恋汉南风景好,岘山花尽早归来。
-
古文观止·司马迁·报任安书① 太史公牛马走司
-
虏阵横北荒,胡星耀精芒。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推毂出猛将,连旗登战常兵威冲绝幕,杀气凌穹苍。列卒赤山下,开营紫塞傍。孟冬风沙紧,旌旗飒凋伤。画角悲海
-
典源出处 《庄子列御寇》: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其父谓其子曰:取石来锻之! 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于尚奚微之有哉! 释义用
-
杜甫《白帝》唐山水诗鉴赏 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这是杜甫写江峡雨景非常出色的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