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雪冰儿·咱是兄弟
蓝雪冰儿·咱是兄弟
蓝雪冰儿
不是亲兄弟,哪来的真感情?李伦最反感别人跟自己称兄道弟啦。每次,他听到别人说咱是兄弟的话,就觉得恶心。
曾经,李伦也相信过兄弟感情。可是,这三十年来,他一想起这些,就骂自己是猪脑子!所以,他一直叮嘱儿子,好好学习,给老李家争口气。
儿子果然没让李伦失望,大学毕业后,在北京找到了工作。
前些年,媳妇去世后,儿子接他去北京住过几天。李伦才知道,北京房子贵,儿子一家只能挤在一间小屋子里。他借说自己住不惯城里,回老家了。
回来后,李伦转来转去的都是一个人,感觉孤独了。而就是孤独的日子,他才会不经意地想起那些陈年往事。
那个时候,李伦还是个壮小伙子。卫民是对他最好的一个人,整天对他兄弟长,兄弟短地叫。说实话,李伦也把卫民当成兄长了,亲兄长。所以,当卫民告诉他,学校里有个好差事,问他去不去的时候,他连想都没想,就说去。
回家后,母亲说,我就想不明白了,人家卫民比你大好多,怎么会跟你称兄道弟呢?
李伦骄傲地说,咱有魅力呗!
李伦知道自己在吹牛。其实,他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卫民跟自己那么投缘。他想,也许这就是别人所说的缘分吧!
第二天,卫民就把李伦领到学校,让李伦参观了他的办公室。还悄悄地告诉李伦,以后,会让他也坐办公室。李伦看到卫民的办公室墙上贴着两个用毛笔写的大字——兄弟!卫民指着这两个字问李伦,怎么样?李伦点点头。后来,李伦曾经后悔过,自己被这两个字给骗了。
可是,接下来,李伦做梦也没有想到,作为学校的副校长的卫民却只给他安排了食堂伙计的工作。当时,卫民的工资是每月一百块,而自己的却只有十五块。
卫民安慰他说,干什么都得有个开头,慢慢来!
谁知道,这个慢慢来,把李伦磨炼成了师傅,却还是连书本都没拿过。当村子里的人给李伦介绍了对象,两个人结婚后,李伦终于报复了卫民,连招呼都没打,就带着媳妇外出打工去了。
李伦以为,等自己发达了,再回来给卫民看看。但是,还没等他发达,卫民就举家搬到北京去了。母亲埋怨他,出去打工不该不给家里留个地址。李伦想,这样也好,以后可能再也见不到卫民了。
那个时候,信息还不通。再说了,李伦也不想去打听他的消息。在他看来,卫民对不起他,就是上赶着来找他,他也不会理卫民了。
时光飞逝,因为有在学校当厨师的经验,李伦的生活虽然不富裕,但也并不拮据。时常,他会不经意地想起卫民,然后心里就发堵。
媳妇就劝他,好歹你也学到了手艺。那些陈年往事,就让它们过去吧!
李伦叹着气说,怎么能过去呢?有手艺不照样是累活。我一直想,我也能当一名老师的,而且会当得很好。
李伦说得没错,他只是没有机会。要不然,凭他的学历,凭他的能力,自己当一名老师那是很称职的。要说,别人不提这个事,他倒是不敢想。但是,当年卫民为何要提?为何给了他希望,又让他失望呢?所以,他应该恨卫民。
媳妇劝不了李伦。后来,媳妇去世后,就再也没人劝李伦了。
没人劝后,李伦倒平静了。他想,自己老了,也该释怀了。他想平平静静地安度晚年,却得了重病,两条腿都做了手术,活动困难了。儿子要接他去北京。李伦想着那狭窄的屋子,猛摇着头。
一天,一个陌生的客人来看他。
相视无语后,李伦认出了眼前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就是自己恨了三十年的卫民。卫民说,他是来接李伦去北京住的。他告诉卫民,自己有个大房子,也有保姆,就缺个兄弟做伴。
李伦想,这是你欠我的。所以,他不顾儿子的反对,硬是要跟卫民去。
李伦和卫民坐上北京的客车的时候,遇到了当年的老校长。老校长跟李伦说,卫民对你可真好啊!
李伦哼了一声。
老校长哈哈笑着说,当年,为了你能说上媳妇,卫民不知道求了我多少次,让我给你安排一个学校的差事。还有啊,他去北京时,也想着让你来教书,却没能找到你。
卫民不好意思地说,老校长,都是些陈年往事了。
李伦拽住卫民的手,说,哥,我……
卫民说,啥也别说了,咱是兄弟嘛!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走进古诗词的画,内容包括古诗《画》这首诗讲的是一幅什么画画上有什么,古诗画,古诗《画》。古诗《画》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典型的中国画。画中有山、水、花、鸟。原诗:《画》唐代: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释义
-
【生卒】:1872—1956【介绍】: 西班牙“九八年一代”*著名作家。生于圣塞瓦斯蒂安。1879年移居马德里。1893年在医科大学毕业后,于塞斯
-
这首诗记诗人在赴上京(北平)途经北京西郊玉泉山麓看荷花的情景。“西山咫尺玉泉清”,西山在明代就是北京著名的风景区,“西山内接太行,外属诸边,磅礴数千里”(张明凤《西山记》)。西山霁雪是西山八景之一。玉泉山是西山的一峰,因山下有玉泉而得名。“咫尺”,极言其离人们常游玩的西山很近。诗这样开头,是展示荷花
-
往见泰山乔岳,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予甚愧之,当与
【名句】往见泰山乔岳 ① ,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
-
水调歌头 【宋】元好问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 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 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 尤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仰危巢,双鹄过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
-
【注释】:词题“春恨 ”,在宋黄昇《花庵词选》中为“春游 ”,实际上是作者亲身经历丧乱之痛,借以寄托对国事的忧愁与痛苦。全词分为三片,意脉贯通。明吴从先《草堂诗余隽》引李攀龙云:“上是酒后见春光,中是约后误佳期,下是相思如梦中 。”从整篇词
-
看见一个农妇坐在门前,正在鞋垫上绣花。我凑近一瞧,哎呀,正在绣兰草兰花,青青的叶,白白的花,素朴又高雅,喜欢极了。她绣完后,我买了
-
怅望慈恩三月尽,紫桐花落鸟关关。诚知曲水春相忆,其奈长沙老未还。赤岭猿声催白首,黄茅瘴色换朱颜。谁言南国无霜雪,尽在愁人鬓发间,
-
乖崖公在蜀,有录曹参军老病废事,公责之曰:“胡不归?”明日,参军求去,且以诗留别。其略曰:秋光都似宦情薄,山色不如归意浓。公惊谢之,曰:“吾过矣,同僚有诗人而吾不知。”因留而慰荐之。予幼时闻父老言,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