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纪行见玉泉山下荷花赏析》
这首诗记诗人在赴上京(北平)途经北京西郊玉泉山麓看荷花的情景。
“西山咫尺玉泉清”,西山在明代就是北京著名的风景区,“西山内接太行,外属诸边,磅礴数千里”(张明凤西山记)。西山霁雪是西山八景之一。玉泉山是西山的一峰,因山下有玉泉而得名。“咫尺”,极言其离人们常游玩的西山很近。诗这样开头,是展示荷花生长的美好环境——奇秀的山光,清澈的泉水,这样的环境自然能给高洁的荷花增添妩媚。
“无数藕花香气生”,“无数”,茫茫一片,极言其多。香气用“生”,写出了荷花不断产生并散发香气的景象。“生”字很普通,也很有表现力,使人仿佛嗅到荷花的阵阵芳香。
如果说第二句是写荷花的多与香,第三句则主要写荷花的美。荷叶碧绿如玉,荷花红艳似霞,荷花亭亭玉立,在绿波的映照下,仿佛天真烂漫的少女。特别当荷花连成一片的时候,显得尤其美丽。然而,历代歌咏荷花的诗文太多,所以诗人不正面歌咏荷花之美,而从侧面运笔,从自己的观感来写。到底玉泉的荷花有多美呢?“立马岸边看不足”,它太美了,诗人驻马看也看不够。荷花是读者都见过的,这里诗人有意让读者用自己的经验和想象来补充和丰富诗的意境,来自己想象荷花的美。汉乐府陌上桑这样写罗敷的美:“行者见罗敷,下担理髭须,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这首荷花诗与汉乐府在手法上不是有某些相似之处吗?
诗人在岸边欣赏荷花的时候,蓦地联想到他在临平看荷花的情景:“却疑五月过临平。”“临平”,即临平湖,在浙江杭县临平山东南五里,又名鼎湖。用一个“疑”字,用自己的错觉,写自己立马玉泉山下,恰似置身在五月荷花盛开的临平湖畔。诗用联想,把数千里之外江南的临平与北国的玉泉联系起来,使诗的境界骤然开阔。
这首诗风格平淡,没有什么警句,也没有奇思妙想,而它重视意境的创造,它用平实的语言,叙述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活生生的山间观荷图,读过之后,荷与人都历历在目。
-
成吉思汗西征是蒙古军第一次西征。成吉思汗及继承者对西部的战争,在1218年成吉思汗打败乃蛮部的屈出律灭西辽以前,属于国内民族战争。从1219年秋,成吉思汗亲率20万大军攻入花剌子模开始,则属于向国外的
-
《述异记》 (祖冲之)志怪小说集。南朝齐祖冲之撰。《隋书·经籍志》及两《唐志》著录,作10卷。约亡佚于宋。现有鲁迅《古小说钩沉》辑90条。其中只有《梦穴》、《园客》、《苟瑰》、《朱休之》、《历阳湖》等
-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出处】唐李白《清平调词三首》。 【鉴赏】 娇艳的名花与倾国的美人配在一起,是多么的美好,多么的讨人喜欢; 因此,时常能博得君王充满欢笑的赞赏。 名花: 此指
-
宋词典故·玄圭 【出典】 《尚书·夏书·禹贡》:“禹赐玄圭,厥告成功。”旧题汉·孔安国传:“玄,天色。禹功尽加于四海,故尧赐玄圭以彰显之,言天功成。”《汉书》卷九九上《王莽传上》陈崇奏章:“是以伯禹锡
-
朔风吹海树。萧条边已秋。亭上谁家子。哀哀明月楼。自言幽燕客。结发事远游。赤丸杀公吏。白刃报私仇。避仇至海上。被役此边州。故乡三千里。辽水复悠悠。每愤胡兵入。常为汉国羞。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 作品赏
-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出处】唐元
-
十年写这些文字,或许无关其他,只是因为有那么一瞬间,会让你觉得有些东西,值得自己去铭记,去拥有。——题记2004年。关于这一年的记忆,
-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出处】唐白居易《 琵琶行 》 【意思】商人只重营利,对离别看得很轻淡,上 月到浮梁买茶办货去了。两句诗反映商 人唯利是图的特点。浮梁: 地名,现属 江西
-
【注释】 选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 柱下:地名,老子曾为柱下吏,代指老子及其著作。 漆园:地名,庄子曾任漆园吏,代指庄子及其著作。 【赏析】 这是南朝梁刘勰对两晋诗文创作文风的批评。他在《
-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是关于描写“情感抒写·情恋母爱”类的诗句。 相爱之情,如苍天不老,恩爱不绝; 相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