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辞类纂《苏子由三国论》全文
苏子由三国论
天下皆怯而独勇,则勇者胜;皆暗而独智,则智者胜。勇而遇勇,则勇者不足恃也;智而遇智,则智者不足用也。夫唯智勇之不足以定天下,是以天下之难蜂起而难平。盖尝闻之,古者英雄之君,其遇智勇也以不智不勇,而后真智大勇乃可得而见也。悲夫,世之英雄,其处于世,亦有幸不幸邪!
汉高祖、唐太宗,是以智勇独过天下而得之者也。曹公、孙、刘,是以智勇相遇而失之者也。以智攻智,以勇击勇,此譬如两虎相捽,齿牙气力无以相胜,其势足以相扰,而不足以相毙。当此之时,惜乎无有以汉高帝之事制之者也。
昔者项籍乘百战百胜之威,而执诸侯之柄,咄嗟叱咤,奋其暴怒,西向以逆高祖。其势飘忽震荡,如风雨之至,天下之人以为遂无汉矣。然高帝以其不智不勇之身,横塞其冲,徘徊而不得进。其顽钝椎鲁,足以为笑于天下,而卒能摧折项氏而待其死。此其故何也?夫人之勇力,用而不已,则必有所耗竭;而其智虑久而无成,则亦必有所倦怠而不举。彼欲用其所长以制我于一时,而我闭门而拒之,使之失其所求,逡巡求去而不能去。而项籍固已惫矣!
今夫曹公、孙权、刘备,此三人者,皆知以其才相取,而未知以不才取人也。世之言者曰:“孙不如曹,而刘不如孙。”刘备惟智短而勇不足,故有所不若于二人者,而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胜,则亦已惑矣。盖刘备之才近似于高祖,而不知所以用之之术。昔高祖之所以自用其才者,其道有三焉耳:先据势胜之地,以示天下之形;广收信、越出奇之将,以自辅其所不逮;有果锐刚猛之气而不用,以深折项籍猖狂之势。此三事者,三国之君,其才皆无有能行之者。独有一刘备近之而未至,其中犹有翘然自喜之心,欲为椎鲁而不能钝,欲为果锐而不能达,二者交战于中,而未有所定。是故所为而不成,所欲而不遂。弃天下而入巴蜀,则非地也;用诸葛孔明治国之才,而当纷纭征伐之冲,则非将也;不忍忿忿之心,犯其所短,而自将以攻人,则是其气不足尚也。嗟夫!方其奔走于二袁之间,困于吕布,而狼狈于荆州,百败而其志不折,不可谓无高祖之风矣,而终不知所以自用之方。夫古之英雄,唯汉高帝为不可及也夫!
-
李端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罗带。初看这首诗和施肩吾的《幼女词》
-
一个八九岁大的女孩子,拉着一个小火车头——这是我给水牛起的名字,因为它的身体比一般黄牛要庞大,在田间并不显示得,等它走上了小路,对面遇见,就觉得它格外大,格外重,格外笨,真的像一个小火车头了。 水牛的
-
音容宛在 笑貌今犹在 英姿爽气归图画 懿德永昭 嘉风永世传 懿德嘉风勉子孙 舅娘一去杳无影 兰摧玉折舅母已去 怜甥千声呼不回 花落水流外甥孤行
-
【原题】:递中得先之兄书取邕钦宜柳归约十二月到此年节已近未闻来朝寄奉
-
【原题】:中春二十七日车驾躬请太上皇帝出郊获观盛事次大监叔韵
-
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闲话》赏析 《翡冷翠山居闲话》 是徐志摩1925年在风景优美的意大利名城翡冷翠(今译佛罗伦萨)时所写下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抒情散文。 这篇山居之作被称为闲话是很贴切的。作者既没有记山居时
-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词
-
【原题】:送艾太仆六十韵(太仆以乙科为郎,论江陵起复戍,起南鸿胪)
-
【名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注释与译文]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穷尽的。庄子接下去说:“以有限的光阴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很困难的”,这显然是消极的,不可取的。今天引用这两句话,反其意而用之
-
春蚕也是一种吐丝的昆虫, 却缺少蜘蛛那份高超的智慧; 蜘蛛结网,为的是捕捉飞虫; 春蚕作茧,反而牢禁了自己! 一九七八年四月二十一日板桥莲花厅 诗题《春蚕》映入眼帘,人们就会不约而同地想起唐代诗人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