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诗《春蚕》原文和鉴赏
却缺少蜘蛛那份高超的智慧;
蜘蛛结网,为的是捕捉飞虫;
春蚕作茧,反而牢禁了自己!
一九七八年四月二十一日板桥莲花厅
诗题春蚕映入眼帘,人们就会不约而同地想起唐代诗人李商隐无题诗中那历来被人激赏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富于感染力的诗句给人们留下的意蕴也许太深刻了,以致千百年来谁不同情春蚕,谁不敬重春蚕,谁能不把春蚕作为大加歌颂、推崇备至的对象呢。
但是,本诗的作者却与众不同,对赋与春蚕的光环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提出了全新的认识,启发人们更好地开发与运用自己的智慧。诗人体物细密,类比有趣,运用比兴手法向人们展示的哲理极富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
大家都知道,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竞争的时代,竞争的领域是多方面的。但是,这竞争,那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智力的竞争。要适应时代的潮流,就必须突破传统观念,实现思维模式上的重大转换,抓住一切时机,努力发展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否则,作茧自缚,固步自封,丧失时机,后果是不会好的。基于这样的认识,诗人把春蚕与蜘蛛的特点进行了对比,找出了二者的相同点与差距,进而形象地揭示了差距产生的原因,对春蚕作了一次有益的再评价,给人们留下了诸多思考的广阔天地。
一、气质比较
蜘蛛是外向型动物。春蚕是内向型动物。蜘蛛是敢闯敢干的动物,春蚕是因循守旧的动物。蜘蛛是富于革新精神的动物,春蚕是囿于传统观念的动物。蜘蛛是开发型的动物,春蚕是保守型的动物。蜘蛛是自力更生的动物,而春蚕则是靠人喂养的动物。
二、效能比较
蜘蛛结网,春蚕作茧。网是战具,茧是刑具。网能充实自己,茧只消耗自己。网是攻击用的,茧是闭守用的。网是生活的起点,茧是生活的终点。网是张开型的,茧是紧缩型的。网是为生前着想,茧是为身后着想。网是一种心理活动的产物,茧是一种生理活动的产物。网为了捕获,茧为了藏身。网要不断进取,茧要层层退却。网是千变万化的,茧是千篇一律的。
三、智慧比较
蜘蛛适应客观环境,春蚕只图主观安适。蜘蛛一心要打开新局面,春蚕一心要固守老框框。蜘蛛始终是放开手脚的,春蚕一直是畏葸不前的。蜘蛛有长远目标,春蚕是只顾眼前。蜘蛛是放眼世界,春蚕是鼠目寸光。
四、结论
蜘蛛是有高超智慧的昆虫,春蚕仅是智慧不高的昆虫。
……
这是一张涉猎成趣的明细表,可能还不完全,对于人们开发智能也许有用。英国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说得好:“作为心智脂肪储备起来的知识并无用处, 只有变成了心智肌肉才有用。”
-
姜白石词素,以深至之情为体,以清劲之笔为用。这首《惜红衣》词,颇能见其特色。白石词多有序居首,此词亦然。小序述作词的起源。淳熙十四年丁未(1187),白石依萧德藻寓居吴兴(今浙江湖州)。吴兴水乡,北临太湖,境内有苕、霅二溪,溪水清澈可鉴,
-
季康子患 ① 盗,问于孔子。 孔子对曰:“苟 ② 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论语·颜渊》十八) 注释 ①患:忧虑,担心。②苟:倘若,假如。 【译文】 季康子忧心盗窃这一治安问题,向孔子请教怎么治理。
-
【原题】:余自离荆渚遍身生疮了无佳思至金陵舍舟登陆之朱方道游钟山
-
甘棠 作者: 孟祥锡 【本书体例】
-
《鲁迅秋夜》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鲁迅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的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
-
优稳四皓官,清崇三品列。伊予再尘忝,内愧非才哲。俸钱七八万,给受无虚月。分命在东司,又不劳朝谒。既资闲养疾,亦赖慵藏拙。宾友得从容,琴觞恣怡悦。乘篮城外去,系马花前歇。六游金谷春,五看龙门雪。吾若默无
-
名言: 物久则废, 器久则坏, 法久则弊。 注释: 法: 这里指治理国家的整套制度。 句意: 东西用久了就不用它, 器物用旧了就要坏掉, 治国之法用旧了就会产生不足与弊端。 出处: 清·康有为《政论集
-
【名句】横吞八极水 ① ,细数九牛毛。 【译文】要有气吞万里山河的气概,要有细数九牛之毛的耐心。 注释 【注释】①八极:极远之地。《淮南子·地形》:“八之外,乃有八极。”
-
以谓其问之不切,则其听之不专;其思之不深,则其取之不固。不专不固,而可以入者,口耳而己矣。吾所以教者,非将善其口耳也。
名言: 以谓其问之不切,则其听之不专;其思之不深,则其取之不固。不专不固,而可以入者,口耳而己矣。吾所以教者,非将善其口耳也。 注释: 以谓: 因为。则: 连词, 就。 句意: 因为他要求解决疑难不迫
-
奴婢之忍第九十五奴婢之忍第九十五 人有十等,以贱事贵,耕樵为奴,织爨为婢。父母所生,皆有血气,谴督太苛,小人怨詈。 陶公善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