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新月·李端》原文与赏析
李端
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罗带。
初看这首诗和施肩吾的幼女词极相似,而实际上却有很大的差异。这里拜月的已不是才六岁的幼女,而是情窦初开的少女。她拜新月,不是“乞巧”,而是寄情于月,倾诉心曲。开帘见新月,触动了她萌动于胸的情愫,“即便”下阶拜,动作迅速,不加思索,不讲形式,这之中还包含着抓紧时间,以免为他人撞见的成分。她一面拜,一面祷,喃喃细语“人不闻”。这个少女内心的隐秘没有泄露,她是愁怨呢,还是祈望,叫人难以捉摸,犹如“北风”无影无形,又可感可触,好似“罗带”忽上忽下,或左或右。北风吹罗带,飘忽不定,正是少女心情的象征。
这首诗前三句写少女的动作,只末一句宕离本位,却尽传风致。黄生唐诗摘抄中说:“‘北风’字老甚!风吹裙带,有悄悄冥冥之意。此句要从旁人看才有景,若直说出所语何事,便是钝汉矣。”黄叔灿并进一步剖析:“上三句写照,心事已是传神,但试思‘细语人不闻’下如何下转语?工诗者于此用离脱法,‘北风吹罗带’,此诗之魂,通首活现矣。”(唐诗笺注>)李端这儿所写,还不如他的听筝中少女“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那么成熟,她还稚嫩羞涩,因而她见月即拜,细语轻声,怕人见,怕人闻。诗人更以风吹裙带喻其心态,也就活画出少女似懂非懂爱情时的憨态,逸趣无穷。
-
送从舅端适楚地归情似泛空,飘荡楚波中。羽扇扫轻汗,布帆筛细风。江花折菡萏,岸影泊梧桐。元舅唱离别,贱生愁不穷。题解从舅,堂舅。古
-
旧历和新历的今年似乎于上海的文艺家们特别有着刺激力,接连的两个新正一过,期刊便纷纷而出了。他们大抵将全力用尽在伟大或尊严的名目上,不惜将内容压杀。连产生了不止一年的刊物,也显出拚命的挣扎和突变来。作者
-
送行无酒亦无钱,劝尔一杯菩萨泉。何处低头不见我,四方同此水中天。
-
王昌龄(698-约757),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进士,为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734)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故世称王江宁。天宝七年
-
我昔在田间,但知羊与牛。川平牛背稳。如驾百斛舟。舟行无人岸自移,我卧读书牛不知。前有百尾羊,听我鞭声如鼓鼙。我鞭不妄发,视其后者而鞭之。泽中草木长,草长病牛羊。寻山跨坑谷,腾AA37筋骨强。烟蓑雨笠长
-
一、花开花落时间过得越来越快了,现在我已经很清楚地看到很多人的下场,精确地说看到了他们是怎么死的。他们不知道自己怎么就结束了这个世
-
《惜予不及见 杨士奇 陈孟洁 刘伯川》原文、出处、述要和作者资料
杨士奇年十四五时,与陈孟洁谒伯川村中,二子皆故人子,留款特厚。一日雪霁酒酣,伯川命各赋诗言志。孟洁赋云:“十年勤苦事鸡窗,有志青云白玉堂。会待春风杨柳陌,红楼争看绿衣郎。”士奇赋即景一首云:“飞雪初停
-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在唐、五代词中,跟温庭筠秾艳词风相对称的,是清丽的韦词;故周济比温庭筠为“严妆美人”,
-
星河耿耿漏绵绵,月暗灯微欲曙天。转枕频伸书帐下,披裘箕踞火炉前。老眠早觉常残夜,病力先衰不待年。五欲已销诸念息,世间无境可勾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