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
感官
“感官”为日本名词,就是吾国“五官”的意思。
吾国旧时,或分五官为耳目口鼻与心,或分五官为口耳目及两手。现代科学家分五官为:(甲)眼(视觉器),(乙)耳(听觉器),(丙)鼻(嗅觉器),(丁)舌(味觉器),(戊)皮肤(触觉器)。本篇所说,只及视觉听觉的不准确,不可靠。
先言耳与听觉:
同一叮铛,叮铛的声音,我们张开了耳朵听,与包住了耳朵——请阅者抽些时间试一试——有什么不同么?同样一句“哈咦,说得是”(日本语,作“是呀,对的”解),日本男人讲的与妇女讲的,有什么不同?又日本男女讲的与我们自己讲的,有什么不同么?又自己先张开耳朵讲,再包住耳朵听,有什么不同么?请再试一次。
人耳与牛耳,除了尺寸有差别外,其构造似乎相同。为什么我们听得懂音乐,为什么我们“对牛弹琴”时它完全不感兴趣呀?牛耳与象耳,决然无差别,为什么象听到了音乐,就会“跳舞”呢?
少数人耳中生毛,人们听见的声音与不生毛的人所听见的,有无不同之处,有无轻重之别?年少时耳中无毛者,到了年老,也会生毛。
进言目与视觉:
戴黑眼镜者,无物不黑;有黄疸病者,无物不黄;天生色盲者,红黄不辨。明明一样的一对眼睛——形式构造全同——为什么所见的颜色不一?用指按住双目的下边,同时向上略推,则所见的灯光,所见的人物,一个都变成两个,什么道理呀?将双目半闭,则所见者无不加阔,又是什么道理?
微微一蝇,非独见了人不怕,并且还要飞到人身上来乱跑乱走。人的身体比蝇的身体大几千倍,它应当快快的逃,远远的避,但它竟轻视我们,为什么呢?因为它眼睛小的缘故。眼睛小者,见大物皆小;反之,眼睛大者,见小物皆大,所以老虎见了人——虎比人大——一定要奔过来,因为它实在怕得不得了——赶快攻打,其意倒在自卫。
蜂蜜性甜,其色似粪,吃得看不得;干酪滋补,其气恶浊,吃得闻不得。这是味官与视官的冲突,味官与嗅官的冲突。
视官与触官,也有冲突。墙上悬一古画——有房屋,有花草,又有山水,远远望去,凹者凹,凸者凸,用手一摸,全是平的。诗曰:
莫信目力好!
所见不皆真。
凹者何尝凹?
黄金能化银。
原载一九四四年六月二十六日新中国报
-
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二月,杜牧由淮南节度府掌书记转监察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赞美大自然古诗词,内容包括赞美大自然的诗句,赞美大自然诗句(四季都适用),描写大自然的古诗。1.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宋.张道洽《岭梅》 2.春城无处不飞花--唐朝.韩鸿《寒食》 3.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宋.王安石
-
【原题】:伏承伯丈人待制侍郎九重涣号三聘鼎来促装戒道即膺爰立谨吟成送行诗五绝句缮写拜呈
-
首句,言宫人天然花貌,又加艳丽之状,而芙蓉不若。二句,“珠翠香”承上“妆”字,风来珠翠飘香也,其倩丽如此,宜君王之来幸。三句转变,言美人虽望幸,却恨含情未伸,徒对着弃捐之秋扇,只可掩却,有自伤意。四句
-
金山寺吴客独来后,楚桡归夕曛。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巢鹘宁窥物,驯鸥自作群。老僧忘岁月,石上看江云。简析该诗描述诗人自楚地乘舟
-
晏婴辞更宅 (昭公三年) 【题解】 晏子以丞相的尊崇地位屈居“解困房”,一直以来都被当做道德高尚的表率,其实更深一层的原因可
-
清晨的海螺声一阵海螺声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个红衣的僧人站在一座规模不大的寺庙的平坦泥顶上,手里捧着的,正是一只体积很大的左旋海螺。我
-
楚女梅簪白雪姿,前溪碧水冻醪时。云罍心凸知难捧,凤管簧寒不受吹。南国剑眸能盼眄,侍臣香袖爱僛垂。自怜穷律穷途客,正劫孤灯一局棋。
-
《不就利,不违害,不强交,不苟绝,惟有道者能之.》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不就利,不违害,不强交,不苟绝,惟有道者能之。》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隋·王通 《中说》,重道立德类名言句子
-
【名句】宵行者能无为奸,而不能令狗无吠己 语出《战国策·韩策三》。在深夜走路的人可以不做坏事,但不能让狗不冲着他吼叫。比喻人可以不做坏事,但不能令人不议论他。宵行:夜行,走夜路。为奸:做坏事。吠己: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