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经典文摘

《荒原》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荒原》鉴赏

作者: 张俊山

刘北汜

远远的山里落着雨。山是绵亘的,荒凉的。云,棉花似的,雾样的重重地堆在那里,浸没着山岩。我在山巅上走着。

而这时很快来到我记忆中的,是渡我过了多少冬天的严实的小屋。在北方,我们是习惯住在一种不透风雪的小屋里的,我们底小屋建在冬天满生着红色榛叶树的山边,从山脚到山巅,一片红色,我们和我们底小屋便被这红色包围着。我们爬山,在狼藉的落叶堆中拾取橡实,从积雪上追寻禽兽底脚迹。我们底足迹踏过整个的山,我们全被这红色包围着。

山巅常常是有着棉花似的积雪的。

山,在冬天,是绵亘的,突出着坚实积雪的胸膛。

在北方底山边下,我们严肃地,认真地渡着冬天。

我们愉快地发出歌唱,在洁白的雪掩着的土地上,我们生活,笑,每点雪花底飘荡都使我们底心活跃。

迎着雨,现在我是在遥远的南方底荒原上了。我匆匆走着。我在走着一段不知什么地方才是终点的道路。

远远的山里在落雨。

我突然地打着冷颤,想起这是南方底冬天了。但我仍然能看见,在路旁,在衰败的草丛深处,满生着一种紫色的钟形小花朵。它们怯生生地立着,纤小的茎叶象就会在对于它们是太大的宇宙里消灭下来,但它们固执地存在着。它们当着寒冷的冬天在生长。

它们底小花瓣有的是那么新鲜而浓重的紫色。

它们开在荒凉的路旁,开遍在荒原底每个地方,随处都有它们。它们以紫色包围着每个路人。

注视着它们,我底心里低低念着:“你紫色的小花,你寂寞的,茁壮的小花……”仿佛面对了亲切的友人,仿佛重又在我底小屋里守着红红的炉火,或是走在生满红色榛叶树的山边上,我失去了荒凉寂寞的感觉,我不感觉是在赶路了。

我小心地在荒原底道路上踏下脚去,许久许久注视着它们,忘却了寒冷和无边的荒凉。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大批文化人流亡关内,居无定所,食不乡味,成了无家可归的飘泊者。这批人中的有些作家、诗人,常常在笔底抒写背井离乡后的家国之思,流亡之苦,表现出深沉的民族悲慨和抗日复土的激情,于是三、四年代的文苑里便产生了“流亡文学”。刘北汜的散文诗荒原就属于这类题材和主题的作品。

诗人作为一个随着战局发展,足迹由关外而关内,由华北而西南,走遍大半个中国的流亡学生,其痛失家园的情感是浓重的。诗篇以强烈的对比展现了家园和异乡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色,从而委宛地表现出诗人对于家园的怀恋和飘泊异乡的凄苦之情。诗篇虽然不是直接表现抗日爱国的主题,但在浓浓的乡情乡思中却蕴含着背井离乡之痛,这里是隐伏着爱国主义情愫的。

在诗人的记忆中,那片昨日的家园是多么温馨啊!尽管是冰冻雪封的冬天,但乡亲们却有“严实的小屋”可以挡住风雪;屋外是漫山生长的红色榛叶树,“小屋便被这红色包围着”;人们或在落叶堆拾取橡实,或去雪原猎捕禽兽。就在这“一片红色”中,在山的“突出着坚实积雪的胸膛”,乡亲们“严肃地,认真地渡着冬天”,有歌唱,有欢笑,“每点雪花底飘荡都使我们底心活跃”。这就是诗人心中的家园,那已经失落的家园!

与“记忆中”的家园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诗人此时正飘泊于其地的“南方的荒原”。“远远的山里落着雨。山是绵亘的,荒凉的。云,棉花似的,雾样的重重地堆在那里,浸没着山岩。“异乡“荒原”的阴惨凄凉已经让人心情抑郁不快了,何况诗人正在飘泊途中,正在“走着一段不知什么地方才是终点的道路”呢!此情此景,怎不令诗人“突然地打着冷颤”,他是感觉到深深的“荒凉寂寞”了。这里的凄苦是不待言说的,那种流亡者的悲愤也浸透在字里行间了。

诗篇第三层对路旁紫色小花的描绘细致人微,这是诗情的延伸。从诗人运笔的意向来看,这些“怯生生地立着”,但却“固执地存在着”的严冬小花的形象,是赋有隐喻意义的。与其说它们是陪伴飘泊者的“亲切的友人”,毋宁说它们就是飘泊者的象征。同为天涯沦落“人”,一见如故,难怪诗人对之心中吟哦:“你紫色的小花,你寂寞的,茁壮的小花……”这也是一种移情表现,诗人在情感上与紫色小花实现“物我交融”了。因此,诗人从小花得到了启迪,也得到了生活的力量:

我小心地在荒原底道路上踏下脚去,许久许久注视着它们,忘却了寒冷和无边的荒凉。

诗篇落脚在这里,是抒情的升华。它使前面的悲凉感转出倔强的生命意志。大而言之,一个民族要顽强地生存下去,那是任何残暴的势力都无法灭绝之的。那么,日本法西斯还能在中国建立它的“王道乐土”么?

综上所述,荒原是一篇柔中有刚的抒情作品,它具有阴柔与阳刚相交融的美学品格。从这一点说,在当年的“流亡文学”中,它倒是一篇风韵独具的散文诗。

猜你喜欢
  • 李白《猛虎行 ( 此诗萧士□云是伪作 ) 【上彬下》全诗赏析

    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肠断非关陇头水,泪下不为雍门琴。旌旗缤纷两河道,战鼓惊山欲颠倒。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一输一失关下兵,朝降夕叛幽蓟城。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颇似楚汉时,翻覆

  • 苏轼《迁居》全诗鉴赏

    前年家水东,回首夕阳丽。去年家水西,湿面春雨细。东西两无择,缘尽我辄逝。今年复东徙,旧馆聊一憩。已买白鹤峰,规作终老计。长江在北户,雪浪舞吾砌。青山满墙头,{髻下吉换委}鬌几云髻。虽惭抱朴子,金鼎陋蝉

  •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未有学其小而能至其大者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未有学其小而能至其大者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李贺《河阳歌》全诗赏析

    染罗衣,秋蓝难着色。不是无心人,为作台邛客。花烧中潬城,颜郎身已老。惜许两少年,抽心似春草。今日见银牌,今夜鸣玉宴。牛头高一尺,隔坐应相见。月从东方转,酒从东方转。觥船饫口红,蜜炬千枝烂。 作品赏析

  • 高适《涟上别王秀才》全诗赏析

    飘飖经远道,客思满穷秋。浩荡对长涟,君行殊未休。崎岖山海侧,想像无前俦。何意照乘珠,忽然欲暗投。东路方箫条,楚歌复悲愁。暮帆使人感,去鸟兼离忧。行矣当自爱,壮年莫悠悠。余亦从此辞,异乡难久留。赠言岂终

  • 高适《自蓟北归》全诗赏析

    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

  • 《竹枝词二首 一赏析》

    《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刘禹锡任夔(kuí)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

  • 《古文观止·桐叶封弟辩》译文与赏析

    桐叶封弟辩桐叶封弟辩 唐·柳宗元 【题解】 辩,古代论说文的一种,即对传统的或流行的说法提出异议。本文针对古书记载的“桐叶封

  • 什么是《豪放派》

    词的风格流派之一。“豪放”与“婉约”相对,指一种豪迈放纵、气象恢宏的风格。古人曾用此语来形容人的性格,最早将其作为文学风格的是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现代有学者怀疑系后人伪托,但无确证)。北宋欧阳修

  • 诗词《庭燎》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夜如何其? ① 夜未央,庭燎之光。 ② 君子至止,鸾声将将。 ③ 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晣晣。 ④ 君子至止,鸾声哕哕。 ⑤ 夜如何其?夜乡晨,庭燎有煇。 ⑥ 君子至止,言观其旂。 ⑦ 【注释】 ①其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