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经典文摘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宋钦宗靖康元年,也就是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包围汴京,北宋政权已名存实亡了。这一年,诗人陈与义因父亲去世,自己又没有职务,在人民纷纷逃难的情况下,他先到汝州,随即向南,经叶县、方城,到光化。

宋高宗建炎元年,也就是1127年,他又从光化回到邓州。第二年又从均阳出发,顺汉水南下,秋冬之交,他到了湖南岳阳,在连续近三年的逃难中,他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

这一年,他来到湖州,在青墩镇的一间僧舍里住了下来。安顿好行李,已是傍晚时分,不一会儿天就黑了。

在颠沛流离的日子里,陈与义忧国忧民,思念故土,想念亲人。此时夜深人静,他走出僧舍,登上一座小阁楼,抬头远望,夜色茫茫的远方就是家乡洛阳,回首往事如烟,却历历在目。

那是24年前的洛阳:午桥,到处是“国色天香”的牡丹花。这里的名贵牡丹应有尽有。这里筑山穿池,有风亭、水榭、彩阁、凉台,加上清流湍急,映带周围的自然风光,于是便成了唐宋以来文人名士们咏觞流连的好去处。聚饮的好地方,是在“午桥”;前来聚饮的人,多是“英豪”。人杰地灵,让人乐而忘返。

月亮升起来了,在桥下是悄悄流去的河水,映在水面上的明月,也跟着河水远去了。

那么,在如此“清凉无限”的境况中的人呢?“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明净清澈的月光,透过树枝把稀疏的花影映在地上,从花影底下,传来悠扬的笛声。

这是陈与义在小阁上对“洛中旧游”的回顾。但是他从宋徽宗政和三年,也就是1113年走上宦途,屡遭贬谪,以后又连年流亡,奔波流浪,九死一生。现在托病辞职,投寄在这僧舍,产生了人生的茫然之感。此时夜色正浓,心潮起伏。陈与义挥笔写了著名的临江仙词,“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就是这首词中的名句。

此词原文为: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临江仙上阕是追忆洛中旧游。午桥在洛阳南,唐朝裴度有别墅在此。“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句,的确是造语“奇丽”,一种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宛然出现词人心目中。但是这并非当前实境,而是二十多年前浩如烟海的往事再现而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此因仰承“忆昔”,府注“一梦”,故此二句不觉豪酣转成怅悒,所谓好在句外者也。

词的下阕起句“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凉。”一下子说到当前,两句中包含了二十多年无限国事沧桑、知交零落之感,内容极充实,运笔也极空灵。“闲登小阁”三句,不再接上文之意进一步抒发悲叹,而是直接去写,作者想到国家的兴衰自己的流离失所,于是看新晴,听渔唱,将沉重悲愤的情感转化为旷达之情。

这首词节奏明快,浑成自然,如水到渠成,不见矫揉造作之迹。词以自然为宗,但自然不从追琢中来,亦率易无味。如所云绚烂之极仍归于平淡。

陈与义词作虽少,但却受后世推重,后人认为,他的词,有清婉秀丽之风。

陈与义早期推崇苏轼、黄庭坚和陈师道。后期经历了靖康之变,体验到杜甫安史之乱后的遭遇,转学杜甫,作品题材广泛,感时伤事,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如七律登岳阳楼之一、巴丘书事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等,雄阔豪壮,慷慨悲凉。

他的七言绝句重在意趣,格调清婉,如春日二首中牟道中二首等,或工于兴寄,或活用典实,屡见新意。五言律诗以清迥峭刻见长;五言古诗写景造境,观察细密,造语工致。方回(元代文学家)将陈与义与黄庭坚、陈师道合推为江西派的三宗,陈与义不是江西人,与黄庭坚的好用典、矜生硬,迥然有别,他重意境,擅白描,显然不应列入江西诗派。

猜你喜欢
  • 震撼心灵的励志美文

    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到彩虹,不尝过人生百味,哪能懂得人生的真谛。下面请欣赏小编为大家带来震撼心灵的励志美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震撼心灵的励志美文 篇1  人生犹如一列奔驰的火车,从降临人世的那句嘹亮的鸣笛声起,我们便自主,或不由自主地开始了马不停蹄的向前走。走过白昼黑夜,走过春夏秋冬,走过山川河流,走过沙漠戈壁,走过狂风暴雨,走过冰天雪地,走过伤害痛苦,走过沧海桑田,直至终点,画上我们人生完美无憾的句号。  走过一段曲折的旅程后,我

  • 钟叔河《蝙蝠的不幸》随笔

    蝙蝠的不幸周作人于一九二一年首创“美文”一词,他在现代美文创作上的首席地位,有胡适、鲁迅二位作证,大约无可怀疑。胡适在《五十年来中

  • 陈子昂《南山家园林木交映,盛夏五月幽然清,独坐思》全诗赏析

    寂寥守寒巷,幽独卧空林。松竹生虚白,阶庭横古今。郁蒸炎夏晚,栋宇閟清阴。轩窗交紫霭,檐户对苍岑。凤蕴仙人箓,鸾歌素女琴。忘机委人代,闭牖察天心。蛱蝶怜红药,蜻蜓爱碧浔。坐观万象化,方见百年侵。扰扰将何

  • 白居易《池上二绝》全诗赏析

    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 《墨子·大取》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1. 概念种类(逻辑学) 以形貌命者 ① ,必知是之某也,焉知某也。诸以形貌命者,若山丘室庙者,皆是也。不可以形貌命者 ② ,虽不知是之某也,知某可也。苟是石也白,败是石也 ③ ,尽与白同。是石也虽大

  • 《风钻》鉴赏

    作者: 田锐生

  • 苏轼《凌虚台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苏轼:凌虚台记 苏轼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

  • 朱亚龙《遥望敦煌》

    大概身处其中久了,便没有了太过灵敏的嗅觉。在河西的天空下遥望,沙枣甜瓜即已入口,蓝天白云也已入眼,丝绸古道是否也该入心??从兰州向

  • 李白《秋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观妓》全诗赏析

    倾晖速短炬,走海无停川。冀餐圆丘草,欲以还颓年。此事不可得,微生若浮烟。骏发跨名驹,雕弓控鸣弦。鹰豪鲁草白,狐兔多肥鲜。邀遮相驰逐,遂出城东田。一扫四野空,喧呼鞍马前。归来献所获,炮炙宜霜天。出舞两美

  • 形容一定成功的古诗词(表达成功的诗句有什么哪些)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形容一定成功的古诗词,内容包括表达成功的诗句有什么哪些,形容成功的古诗词,描写成功的古诗词。1.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2.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3. 捐躯赴国难,视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