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诗经鉴赏

《东门之池》原文与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东门之池》原文与鉴赏

作者: 张毅蓉 【本书体例】

【原文】:

东门之池(1),可以沤麻(2)。彼美淑姬(3),可与晤歌(4)

东门之池,可以沤紵(5)。彼美淑姬,可与晤语(6)

东门之池,可以沤菅(7)。彼美淑姬,可与晤言(8)

【鉴赏】:

关于东门之池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有说此为“疾其君之淫昏,而思贤女以配君子”的“刺时”之作(毛序、正义);有说“此亦男女会遇之词”(诗集传);有说是“与衡门隐士同怀其处之人”,“此安分君子之辞”,“贤者之诗”(李光地诗所、王质诗总闻);有说是“池边沤麻之劳动妇女见彼不劳而食之贵族女子不可近前,而疾其时社会阶级之不平”。(陈子展诗经直解)。

若说是“刺时”之作,人君淫昏,不修身养性,不思贤臣以匡正,而思慕贤女以配之,岂不是千秋之笑谈?若说是“君子之辞”“贤者之诗”那衡门隐士甘贫守贱,随遇安分,怎能忽见“彼美淑婚”就要与之晤歌?显然,与衡门隐者之志趣有不合之处。若说是“池边沤麻之劳动妇女见彼不劳而食之贵族女子不可近前,而疾其时社会阶级之不平”,我觉得仍然没有道破其主旨。至于把它说成是“淫奔之诗”,就更加错误了。因为我们从诗中“沤麻”、“沤紵”、“沤菅”中根本看不出有丝毫淫奔之意;如果硬要把“彼美淑姬,可与晤歌”认定是淫词,那么“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更是淫秽不堪了,而孔子却说诗三百篇的风格是“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因此,我们可以断定“其非淫词”。但若说这首诗是“男女会遇之词,盖因其会遇之地所见之物以起兴也”,倒是切中了本诗题旨。

诗经中描写爱情婚姻的诗占有很大比重。东门之池就是一首描写一对劳动人民出身的青年男女的爱情诗。诗歌“因其会遇之地所见之物以起兴”,表达了一位男子对所爱女子的爱慕之情。

全诗以“东门之池,可以沤麻”来起兴,比喻男女因相悦而结合,巧妙而含蓄。“东门之池”点明了两人“会遇之地”,渲染了清朗明净的气氛。陈城东门之池,“水至清洁,而不耗竭”(水经注)与天光相映,与日月同存。他们相会在这样的好地方,象征着爱情的纯洁美好,长久不衰。从诗中各章的“沤麻”、“沤紵”、“沤菅”中可知,被这一男子深爱着的女子无疑是一位勤劳朴素的纺织能手,一定能以其勤俭给未来的家庭带来幸福。从诗中各章的“彼美淑姬,可与晤歌”、“可与晤语”、“可与晤言”中看出,这男子对这位姑娘是何等的痴情与爱悦,他终于经过一番努力的追求使姑娘与他心心相印。美、淑二字在古代都是对女子的赞誉之词,只是在内涵上稍有区别。美,侧重于外貌,淑,侧重于品行操守;如关雎中“窈窕淑女”等,从内在的品行修养方面来赞美。从诗中“彼美淑姬”中可知,被这一男子挚爱着的女子不仅貌美,而且心也美。正因为如此,才使得这位男子大为倾心,大胆而诚挚地坦露他愿与姑娘同结连理的心愿,也现出了劳动者的择偶标准。

全诗采用重复形式,一唱三叹,对他们淳朴优美的爱情作了相当质朴的描叙,每章后两句均以一字之别层层递进,娓娓诉说了他们爱情发展的不同过程。

乍一看来,似乎“晤歌”、“晤语”、“晤言”只一字之差,但不要以为这只意味着他们不同的交往形式。仔细玩味你会发现,这三个字正是诗人的匠心独运,真可谓一字千金。交往形式的不同和变化,固然需要与之相宜的字词来表现,但必须用得准确,用得富有诗意。这三个字就非常精当而极富韵味地写出了他们爱情的不断深入进行以及思想感情的逐步升华。

诗贵含蓄。诗人作诗留有言外之意,读者读诗要觅其言外之意,品其意外之意,这样才能领略到诗的意境。细细品味“晤歌”、“晤语”、“晤言”就会确知:“可与晤歌”是他们的初恋阶段。两个春情萌动的年青人,由于相互悦慕相约来到了这清幽幽的河水边以歌声互诉情肠,互表相爱之意。这时,他们大胆天真但又拘谨羞涩,带着初恋的单纯与幼稚。当他们从唱和中亲切地体会到对方的温情后,就自然而然地转入了半秘密半公开的继续深入的热恋阶段,“可与晤语”即是。对歌只能以精简的语言倾诉衷曲,而晤语——密谈则能非常详尽、非常细腻地把心中的一切都向意中人倾泻。何况对歌时两人有一定的距离,窃窃私语时俩人比肩相挨,能够感到情的交流,心的撞击。他们深恐每一句温言,每一句情话被人分享,只愿每一句情话,每一份情意都象这至清至洁,奔流不息的河水轻轻柔柔地流进爱人的心窝。

由“晤歌”到“晤语”,这空间距离的点点缩减、拉近,正是两颗年轻火热的爱心步步靠近,相互交融的标志。“可与晤言”是他们的定情阶段,经过密切的交往,亲热的促膝交谈,他们由熟悉对方的外部世界到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达到了心灵的交汇,爱情更进一步,感情更深厚,正如“沤麻”、“沤紵”、“沤菅”一样,麻与水紧紧相偎,永不分离。他们海誓山盟,表白爱情,立下了终生永相厮守的婚誓。这纯洁美好的爱情,怎能与“淫奔”连在一起?显然是封建卫道士对劳动人民及其爱情的诬蔑之词!这三个字真是精妙绝伦!仅一字之改动,就精确地概括了他们爱情发展的进程,点明了每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内容,产生了感情上层层递进的艺术效果。

猜你喜欢
  • 韦应物《答史馆张学士段柳庶子学士集贤院看花见寄,》全诗赏析

    班杨秉文史,对院自为邻。馀香掩阁去,迟日看花频。似雪飘阊阖,从风点近臣。南宫有芳树,不并禁垣春。

  • 白居易《早秋曲江感怀》全诗赏析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朱颜易销歇,白日无穷已。人寿不如山,年光急于水。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去岁此悲秋,今秋复来此。 作品赏析易销歇:一作自销歇。

  •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出处】唐许浑《 早秋 》。 【意思】诗句写淮南的一叶凋零,使人自然会感 到秋季的来临。诗人运用刘安《淮南子说山》: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 将暮的典故,阐述了落一叶而知天

  •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出处】唐宋之问《 渡汉江 》。 【意思】 远在岭南,同家里断绝了音讯,度过了一个寒冬又迎来了新春。越是走近家乡,心情越是惶恐,担心家中出事,

  • 六年级必背古诗词20首题目(六年级必背古诗二十首有哪些)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六年级必背古诗词20首题目,内容包括六年级必背古诗二十首,六年级必背古诗二十首,六年级必背古诗纸上的20首诗。这有六年级必背古诗 不过不是20首 是25首 1.《秋夕》唐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2

  • 生命3.0

    【3998】生命3 0(〔美〕迈克斯•泰格马克著,汪婕舒译,浙江教育出版社,34 2万字,2018年9月第1版,99 9元)△共8个部分:①欢迎参与我们

  • 《论语·为政》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二·一]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① 。” [二·二] 子曰:“《诗》三百 ② ,一言以蔽之 ③ ,曰: ‘思无邪’。” [二·三] 子曰:“道之以政 ④ ,齐之以刑,民免而无

  • “让王(节选)”全文、注释、翻译和点评赏析

    子列子穷 ① ,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于郑子阳者曰 ② :“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不好士乎 ③ ?”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 ④ 。子列子见使者,再拜而辞 ⑤ 。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

  • 白居易《忆江南三首·其二》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其二》以清晰的描述和深情的笔调勾勒出江南的美景和怀念。诗中描绘了花杂树映水的壮丽景象,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白居易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将大自然的美和他对江南的思念完美融合。诗中流露出的深情和温暖的感觉,让人感受到了白居易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岁月的感慨。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白居易的才华,也体现了对江南的热爱。

  • 张鎡《满庭芳·促织儿》原文和赏析

    张镃 促织儿 月洗高梧,露漙幽草,宝钗楼外秋深。土花沿翠,萤火坠墙阴。静听寒声断续,微韵转、凄咽悲沈。争求侣,殷勤劝织,促破晓机心。 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任满身花影,犹自追寻。携向华堂戏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